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期中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55K    5张
  • 时间:  2016-02

2008—2009学年下都中学人教版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半期考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半期考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下都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15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⑶题。(7分)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秘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淀。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在人们的企盼中倏忽而逝,又在人们留恋中姗姗而来。当心灵的帆船回溯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yìng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回溯( ) 掩yìng( )
⑵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积淀:
⑶画线句子有两种语病,请加以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2、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3分)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标题:
3、综合性学习。(5分)
(1)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精神品质的象征,人们常常借花言志。请你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推荐一种花作为代表,并说明理由。(2分)
(2)对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赞美,但现在也有人认为,如果对此强调得过分,就不能适应今天的时代,你的意见呢?(3分)
(二)(20分)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B.《伊索寓言》中的《乌龟与老鹰》篇,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C.我们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还有《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除了塑造了祥子这一典型形象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怵目惊心、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5、《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概述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三起三落的经历。字数120字左右。(7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5题作答)(10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黃鹤楼》)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5)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 )(3)寻病终( )
8、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阅读《背影》选段,完成第10—14题(18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 请在文中三个空缺处填上准确的动词。(3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请你抄出“父亲爬月台不容易”的句子,并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2. 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4分)
答:
13. 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4分)
答: 

14.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9题。(17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1)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2)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3)家人嗔怪老人有点迂腐: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4)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5)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单亲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那些家庭贫困但学习成绩必须优秀的孩子,抑或是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一般但在某一方面表现超常的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6)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7)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8)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9)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用方方正正的楷书写着:
(10)
(11)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1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13)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5、第(5)段中的两个疑问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16、第(8)段,老人为什么“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3分)

17、假如你是那个寄来贺卡的孩子,你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请把你要写的话写在下面的方格里,以填充第(10)段。(不超过50个字)(4分)
18、老人为什么坚持他的资助对象必须是“知道感恩的人”?(3分)

19、老人寄出了那么多书,只有一个孩子寄来贺卡表示感谢。你对此作何感想?(5分)
三、作文(70分)
2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
(1)提示:“向往”是一个意愿,是一种人生态度。因为有“向往”在,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变得充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才有了意义。因为有“向往”在,我们的执著追求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艰苦努力才不会徒劳无功。正是一个又一个不断产生的“向往”情结,把生命的歌咏修饰得越来越动听,把生命的花环装扮得越来越美丽。
请以“向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2)题目: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