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翻开试卷,你会感觉试题其实很容易,有些还是我们作业本上的题目,希望同学们细心读题,认真作答,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成功!
一、卷面书写(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感动无处不在。《蜡烛》中老妇人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jiào( )的时候chuāi( )在怀里的蜡烛,这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把它点燃在苏联红军的墓前,令人感动;朱自清望着父亲pán( )跚地穿过铁道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怕父亲看见,赶紧shì( )干了泪,这份父子深情,令人潸然落泪,为之感动。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中生动 ⑴ ,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 ⑵ ,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 ⑶ ,多少憧憬在静寂中悄然 ⑷ 。
A.传递 B.绽放 C.孕育 D.演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3)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 ”。
(5)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而刘禹锡在《秋词》一诗中一改前人的悲秋情怀,直接表达喜秋的两句是: , 。
5、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温暖,来自圣洁的心灵。
温暖,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温暖,是每一个人的渴望。
材料二:
【育英电视台 王浩报道 】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10月29日下午,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在行政楼6楼会议室隆重举办了以“温暖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论坛活动。参加论坛的教师为践行“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二次发展建言献策。
该校本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三个层面,即以“温暖教育”为主题,从“温暖的教师家园文化、温暖的师生关系文化、温暖的家校合作文化”研究三个层面,动员教职工为学校二次发展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该校总校执行校长叶盛富为论坛揭幕。总校副校长兼督导室主任吴士良主持了论坛活动。论坛包括主体报告、大会颁奖、论文发布、精要点评等环节。叶盛富同志作了题为《高扬温暖教育旗帜,促进学校二次发展——第二届“温州育英论坛”工作报告》。党总支书记吴士强宣读了《关于第二届“温州育英论坛”征文、金点子评选结果的通报》。学校领导为孙双武等35名获得本届论坛征文、金点子奖项的老师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材料三:“温暖教育”是育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行动目标;教师应该是制造温暖的人群,校园应该是传递温暖的场所,教育应该是激发温暖的途径,最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温暖的种子。未来很长时间,学校将致力于温暖的干群关系、温暖的同事关系、温暖的师生关系、温暖的家校关系建设,致力于温暖课程、温暖课堂建设,致力于温暖的校园文化建设。
⑴请模仿材料一,用一句话写出你对温暖的感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为材料二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育英正在开展“温暖教育”,请根据材料三,说说你是否对育英的“温暖教育”感到满意?若是,请说明理由,若不是,请对育英开展“温暖教育”提一点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雾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12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悬浮于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读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的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层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向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选文有改动)
6、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7、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分)
8、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3分)
9、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二)木鱼馄饨(14分)
林清玄
①冬季里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②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③一走近,才知道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④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⑤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⑥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⑦和老人熟了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的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⑧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⑨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⑩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⑾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夜里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10、将标题“木鱼馄饨”改为“卖馄饨的老人”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11、第五段中加线的词“魔障”原是佛教用语,是“魔鬼的障碍”的意思。请你结合语境说说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3分)
12、“木鱼对他,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请简要说说这一句话的含义。(4分)
13、这篇文章原本有个结尾:“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候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你认为这个结尾要好还是不要好?请说明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4分)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14、从诗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当时是过怎样的生活?( )(2分)
A.藏身市区 B.穷困潦倒 C.云游四海 D.归隐山林
15、作者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2分)
A.自命清高,不屑与人交往 B.心志颓丧,无意交友。
C.山中的东西很平常,恐有献宝之虞。 D.自觉满足,不再贪求。
(二)11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 ③干:求见 ④沟渠:田间水道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②会有土寇( )③几为所擒( )④恒独步庭阶( )
1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羽冲)自练乡兵与之角 B.(州官)使试于一村
C.(刘羽冲)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由是(刘羽冲)抑郁不自得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19、你认为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四、作文(30分)
温暖是什么?温暖是可以触摸到的。老师的一句肯定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同学的一个谦让,一个帮助;家人的一句问候,一句祝福……都会令你感到心里暖暖的。温暖不是口号,温暖其实就这么简单,温暖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以“温暖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信息。
2014年初二年级9-15班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卷面书写(3分)(参考中考标准)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4分,每个字1分) 窖 、揣 、蹒、拭 2、(4分)D B A C
3、C (3分)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惟吾德馨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月下飞天镜,万里送行舟
(4)会当凌绝顶,万物生光辉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7分)
⑴如:温暖,是尊重、平等与信任。(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⑵温州育英举办第二届温暖教育论坛(或:建言献策谋发展,温暖教育向前行)(超过20字扣1分,符合要求即可)
⑶如:满意(1分),师生关系亲切了,同学关系融洽了,学校的温暖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2分)或:不满意(1分),建议学校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多开展一些留下温暖记忆的活动。(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雾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12分
6、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3分)
7、不能去掉(1分),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如果去掉,就变成“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一定会引起赤霉病”,与事实不符合(2分)。
8、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分)
9、列数字(1分),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方法、步骤、效果等(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木鱼馄饨(14分)
10、不好。“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而改后的题目很直白普通,也不能全面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1分)(答出“引发读者兴趣”、“行文线索”各1分,改后的“普通”1分,共3分)
11、木鱼声“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清越的木鱼声使“我”产生神秘的玄想。(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3分)
12、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对吃馄饨的人来说,可以从老人淳朴勤劳里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对于“老人”和对于“吃馄饨的人”所指含义各2分,共4分)
13、(4分)
答案示例1:不要好。可以留下袅袅余音,似木鱼声般悠远绵长,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答案示例2:要好。原文的结尾富有哲理,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以及老人那种真诚质朴的心灵美。(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得满分,表述不准确、不严谨酌情扣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4分)
14、(2分)D
15、(2分)D
(二)11分
16、①带兵 ②适逢 ③几乎 ④常常(4分)
17、C (3分)
18、摇着头自言自语道:“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千百遍,而且只是这六个字。(2分)
19、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而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2分)
四、作文(30分)
参考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