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钱塘湖春行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钱塘湖春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钱塘湖春行 》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1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
             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突出重点 。
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突破难点。
关键: 诵读和想象。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首先,采用范读和反复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对诗歌内容的热烈讨论,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最后,课堂提问和名句赏析的方式,进一步加深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使学生达到能够基本吃透诗歌的内容和韵味。已达到深刻感受诗歌意境美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朗读法、联想和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在学习本首诗歌的时候,同时采用互动的方式使其回忆以前所学的是相关知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诗歌意蕴深刻,学生不易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完全了解诗歌中的意境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带领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当中,使之能切身感受到是个所描绘的意境和感情。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感受和经历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用播放范读和学生朗读的方法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便于进行后面的内容讲解。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产生初步的见解。
(3)分析诗歌内容。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要注重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老师仅仅起到引领的作用,要使学生能够自我得出结论,熟悉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4)能力训练。学生反复的朗读和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的强调,才能加深学生对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的把握。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7)板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
                          早莺  争  暖树
颔联:春行所见(上)                    人静景动
                          新燕  啄  春泥
乱花  迷  人眼
颈联:春行所见(下)                    景静人动
                          浅草  没  马蹄 
尾联:春行所感       (抒情)

(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教学程序:
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放映幻灯片)。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好,那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
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 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析)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提示:
         (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
                  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动。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析。《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解析:这两句写近景,有地上的花草,也有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和诗人游戏。春草虽然茂盛,但却不高,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惬意。
五、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课堂结构: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