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提纲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提纲ppt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提纲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阅读   提 纲
9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6.作诠释、
7.下定义、
8.列图表、
9.引资料(引用)。
2类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2大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说明文2个语言特征:
准确(科学性)
生动(趣味性)
说明文的语言分析
1、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
2、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
题 例
题:……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回答步骤)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多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说明文的3种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7种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
由主到次、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由此及彼、
从特殊到一般、
由现象到本质。
说明文的3种结构
总分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
5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17种表现手法:
联想、
想象、
象征、
比较、
对比、
衬托、
烘托、
反衬、
9、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10、以小见大、
11、托物言志、
12、借物喻理、
13、寓理于物、
14、借物喻人、
15、状物抒情、
16、借景抒情、
17、情景交融
11种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排比
夸张
反复
6 . 借代
7 .反问
8 .设问
9 . 引用
10 .对比
11、对偶
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身的作用 +
文本(语境)的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拟人(物):赋予了……以人(物)的特点,把呆板(抽象)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
反问
 强调了……的语气,增强了……的表达效果。
设问
引起读者对……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对比
 通过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使句子产生……气势、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反复:强调了……意思,突出了……感情。
景物描写的4种角度:
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形”、“色”是 角度;
“声”是 角度;
“态”分为 和 ;
“味”是 角度。
视觉
听觉
动态
静态
触觉
描写景物的3种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及远)
描写的2角度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描写(或抒情)的2种方式
正面(直接)
反面(间接)
5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外貌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开篇点题;
文 中
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文末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前呼后应)
赏析句子的3步骤
1、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2、该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作用
3、全句的表达(内容、情感)效果
格式:表现(突出了)某种事物……的特点(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的感受(启迪、教育)
诗歌鉴赏的3步骤
1、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特点
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等)
2、这首诗营造……意境,描绘了一幅……画面……
3、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