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杨修之死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8 杨修之死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杨修之死》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新宝宝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2.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 



教学方法: 



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根据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诠释自读课文(做书后练习一) 



鸡肋(lèi) 沉吟(yín) 庖启(páo) 夏侯惇(dūn) 主簿(bù) 



褒贬(bāo)(biǎn) 酥(sū) 簏(lù) 伺(sì) 谮(zèn) 曹丕(pī) 



邺城(yè) 麾军(huī) 高阜(fù) 绰刀(chāo) 



给课文划分段落(见书) 



阅读课文,课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七件) 


(1)“鸡肋事件”(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修) 


第二课时 

按教参细讲课文内容 


讨论书后练习三、二 

作者邮箱: zxb_1977082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