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湖北武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湖南岳阳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
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
下为己任。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
贬。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
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
政”。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
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
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写作背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掌握正确的朗读骈句的方法
朗读指导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第一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乃:
增:
其:
于是
之:
指岳阳楼
予:
作文:
写(一篇)文章
我
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扩大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段译文: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fú):
胜:
衔:
际涯:
景象:
大观: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第二段译文:
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话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出好在哪里。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
“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运用对偶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如何理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
第三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排:
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耀:
这里指光辉,名词
潜:
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
去国:
离开国都。国,国都、京城
萧然:
萧条冷落的样子
像那连绵的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第三段译文:
问题:找出本段两组对仗最为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第四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游泳:
游来游去
而或:
有时
何极:
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极,尽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沙洲上的欧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和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着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第四段译文:
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明确: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五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嗟夫:
感叹声。夫,表感叹语气
心:
这里指思想感情
然则:
然,这样,指上文“进亦忧,退亦忧”。则,连词,就,那么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扰。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扰,退处江湖也担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五段译文:
这两组对偶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也蕴涵着作者对古仁人的钦敬和向往之情
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分析其含义。
此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同时也是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滕子京的政绩:
(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3)“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则: , 喜则: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则{
极{
或{
和{
连词,那么
判断词,是
尽,直通
穷尽
有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予观夫巴陵胜状
或异二者之为
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或许,也许
和乐
和煦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
同“嘱”,嘱托
前人之述备矣
{
古义
今义
详尽
准备
予 尝 求
{
古义
今义
曾经
品尝
去国怀乡
{
{
{
{
去国怀乡
沙鸥翔集
微 斯 人
古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离开
前往
国都
国家
泛指聚集
没有
微小
鸟停在树上
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古义
{
{
今义
属予作文
制度
写文章
文章
规模
古今异义词
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巴陵胜状图
淫雨霏霏图
春和景明图
既表现了作者容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同时又暗含规劝 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然心胸开阔,矢志不移。
作者用这样的景物烘托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引出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迁客骚人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内心洋溢着无边的快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记缘由
湖景引发心情
作者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叙事)
(描写)
(描写、抒情)
(抒情、议论)
总写岳阳楼胜景
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
洞庭湖全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忧,后……乐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 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中心思想:
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作业
1.先按原文填空,再给所填的词注音。
(1)——————( )远山,吞长江,浩浩————( ),横无际涯。
(2)若夫—————————( )雨———————( )(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 )青青。
(3)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春和景明:
(2)沙鸥翔集:
(3)浩浩汤汤:
(4)长烟一空:
(5)静影沉璧:
(6)不以物喜:
(7)薄暮冥冥 :
(8)去国怀乡:
(9)排空:
(10)满目萧然:
(11)大观也:
(12)居庙堂:
(13)处江湖:
(14)是进亦忧,退亦忧:
(15)述备矣
(16)古仁人之心
(17)感极
(18)微斯人
3.填空
(1)面对人生中的欢乐和失败,我们应有“——————————————,——————————”的心态。
(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5)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从时间角度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1)、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翻译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