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
周矶中学—梁莉莉
训练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训练重点: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训练难点:
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
课前准备:
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
课时建议:1——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 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
生:“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师: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
二 例文导学
请大夫
云 江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
再看一篇例文:
罗汉也吸香烟吗
程秋生
春游季节,中外游客兴致勃勃地来苏州游览名胜古迹。当人们鱼贯步入举世闻名的西园五百罗汉堂时,一位细心的游客突然吃惊地问身旁的导游:
“怎么,罗汉也会吸香烟?”
人们随着这位游客手指的方向一看,无不大为惊讶。第一百五十尊罗汉的右手居然夹着一支正在冒烟的香烟,烟灰散落在袈裟上,烟蒂将烧到他的手指。见此情景,罗汉堂的服务员轻骂一句:“真该死,恶作剧!”把残烟拿掉了(用三个自然段叙述一件事)。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文化,不朽的艺术,值得人们欣赏。在游览名胜、参观古迹时,要提倡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切不可肆意糟蹋破坏。遗憾的是,游览胜地,恶作剧时有发生,越规者不乏其人。在古建筑上刻字留名者有之,用石头砸击塑雕佛像者有之,攀花折枝者有之……(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有些人干这等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能。真该向这种人大声疾呼: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这一段是议论)!
师:读了两篇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这种文体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议论有何特点?文章模式有什么特点呢?
生:议论文中的叙述很简洁,少有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
生:议论都是在叙述的基础之上,自然而发。观点鲜明。
生:它的议论往往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申开去,说明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可以说的上是就事论理。
生:这种文章总是先叙事,在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有自己的见解。
三 要点点拨
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抓住关键句和词语去概括。选材尽量典型,叙事尽量简明。弥留之际,十分难受,还纠正秘书的“叫”大夫;不文明到给罗汉的手指夹上点燃的香烟,这些都够典型的了(话题作文提供事例,那就没办法选择了)。叙事过详,篇幅过大,喧宾夺主,成了记叙文,看不清楚作者的观点。这两篇例文的叙事都比较简明,恰到好处。一般说来,600~800字的一篇中考作文,叙事部分占200~300字比较合适。
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了…….等。
3、找准论点,叙议结合。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在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应尽量展开联想,分析尽量深刻。在议论部分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像第一篇那样,使是非更加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像第二篇那样,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联想能使分析深刻,讲清道理也能使分析深刻,说实在的,上述两篇例文,因篇幅所限,分析部分都略嫌不足,如果同学来写可以展开些。
4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5、拟题尽量新颖。如果不用“请大夫”,而用“要有礼貌”;不用“罗汉也吸香烟吗?”而用“要做文明游客”,主题倒是鲜明了,但不新颖,不能吸引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悬念。
6、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引要简明;议要精当;联要深入;结要有力。
四、实战演练
学生接着下面的事例写一篇题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议论文。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老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
五、拓展阅读
(一)议中学生高消费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评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文中的“事”不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青少年高消费。文章开头用五十几个字简述了这种现象,然后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极不适宜的。”第2、3两个自然段论述了“不适宜”的理由:一是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二是高消费是腐蚀剂,事业成功离不开俭朴。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进一步重申提倡俭朴、反对高消费的观点。文章不仅做到了就事论理、理从事发,而且在提出观点后能扣住论点展开议论,论据恰当、说服力强。
(二)“作弊”一席谈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本文主要由哪两种表达方式组成?
本文针对考试作弊发表了自己怎样的看法?是怎样深入议论的呢?
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有关写此类文章的启迪?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学案)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
周矶中学—梁莉莉
训练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训练重点: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训练难点:
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
课前准备:
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
课时建议:1——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 、例文导学
请大夫
云 江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
再看一篇例文:
罗汉也吸香烟吗
程秋生
春游季节,中外游客兴致勃勃地来苏州游览名胜古迹。当人们鱼贯步入举世闻名的西园五百罗汉堂时,一位细心的游客突然吃惊地问身旁的导游:
“怎么,罗汉也会吸香烟?”
人们随着这位游客手指的方向一看,无不大为惊讶。第一百五十尊罗汉的右手居然夹着一支正在冒烟的香烟,烟灰散落在袈裟上,烟蒂将烧到他的手指。见此情景,罗汉堂的服务员轻骂一句:“真该死,恶作剧!”把残烟拿掉了(用三个自然段叙述一件事)。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文化,不朽的艺术,值得人们欣赏。在游览名胜、参观古迹时,要提倡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切不可肆意糟蹋破坏。遗憾的是,游览胜地,恶作剧时有发生,越规者不乏其人。在古建筑上刻字留名者有之,用石头砸击塑雕佛像者有之,攀花折枝者有之……(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有些人干这等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能。真该向这种人大声疾呼: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这一段是议论)!
读了两篇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学生交流、讨论。
三 要点点拨
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抓住关键句和词语去概括。选材尽量典型,叙事尽量简明。弥留之际,十分难受,还纠正秘书的“叫”大夫;不文明到给罗汉的手指夹上点燃的香烟,这些都够典型的了(话题作文提供事例,那就没办法选择了)。叙事过详,篇幅过大,喧宾夺主,成了记叙文,看不清楚作者的观点。这两篇例文的叙事都比较简明,恰到好处。一般说来,600~800字的一篇中考作文,叙事部分占200~300字比较合适。
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了…….等。
3、找准论点,叙议结合。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在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应尽量展开联想,分析尽量深刻。在议论部分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像第一篇那样,使是非更加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像第二篇那样,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联想能使分析深刻,讲清道理也能使分析深刻,说实在的,上述两篇例文,因篇幅所限,分析部分都略嫌不足,如果同学来写可以展开些。
4、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5、拟题尽量新颖。如果不用“请大夫”,而用“要有礼貌”;不用“罗汉也吸香烟吗?”而用“要做文明游客”,主题倒是鲜明了,但不新颖,不能吸引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悬念。
6、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引要简明;议要精当;联要深入;结要有力。
四、实战演练
学生接着下面的事例写一篇题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议论文。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老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
五、拓展阅读
(一)议中学生高消费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评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文中的“事”不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青少年高消费。文章开头用五十几个字简述了这种现象,然后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极不适宜的。”第2、3两个自然段论述了“不适宜”的理由:一是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二是高消费是腐蚀剂,事业成功离不开俭朴。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进一步重申提倡俭朴、反对高消费的观点。文章不仅做到了就事论理、理从事发,而且在提出观点后能扣住论点展开议论,论据恰当、说服力强。
(二)“作弊”一席谈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本文主要由哪两种表达方式组成?
本文针对考试作弊发表了自己怎样的看法?是怎样深入议论的呢?
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有关写此类文章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