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字词解释默写
姓名 学号 得分
《陈涉世家》
尝( )与人佣耕 辍( )耕之垄上
苟( )富贵 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
九百人屯( )大泽乡 会( )天大雨
度( )已失期 等( )死,死国可乎?
扶苏以( )数谏故 楚人怜( )之
为天下唱( ) 宜( )多应者
念( )鬼 此教我先威( )众耳
陈胜王( ) 置人所罾( )鱼腹中
固以( )怪之矣 又间( )令吴广
之( )次所旁丛祠中 旦日( )
卒中往往( )语 吴广素( )爱人
陈胜佐( )之 并( )杀两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从民欲( )也 比( )至陈
皆刑( )其长吏 杀之以应( )陈涉。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 ) 其许寡人( )
大王加惠( ) 虽然,受地于先王( )
因使唐雎使于秦( ) 故不错意也( )
请广于君( ) 逆寡人者( )
轻寡人与( ) 非若是也( )
虽千里不敢易( ) 岂直五百里哉( )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耳( )
休祲( ) 若士必怒( )
天下缟素( ) 色挠( )
寡人谕矣( ) 徒以有先生也( )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 ) 好为《梁父吟( )
时人莫之许也( ) 谓为信然( )
先主器之( ) 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 ) 宜枉驾顾之( )
先主遂诣亮( ) 凡三往( )
因屏人曰( ) 孤不度德量力( )
欲信大义( ) 遂用猖獗( )
君谓计将安出( ) 自董卓已来(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
利尽南海(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帝室之胄( ) 命一上将将荆州(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以光先帝遗德(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 猥自枉屈( )
由是感激( ) 二十有一年( )
恐托付不效( ) 深入不毛( )
斟酌损益( )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
以彰其咎( ) 咨诹善道( )
《陈涉世家》
尝(曾经)与人佣耕 辍(停止)耕之垄上
苟(如果)富贵 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
九百人屯(停驻)大泽乡 会(适逢)天大雨
度(估计)已失期 等(同样)死,死国可乎?
扶苏以(因为)数谏故 楚人怜(爱戴)之
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宜(应当)多应者
念(考虑、思索)鬼 此教我先威(威服)众耳
陈胜王(称王) 置人所罾(鱼网,这里作动词,用网捕)鱼腹中
固以(通“已”)怪之矣 又间(私自、偷着。)令吴广
之(往,到)次所旁丛祠中 旦日(第二天)
卒中往往(到处)语(谈论) 吴广素(向来)爱人
陈胜佐(帮助)之 并(一齐)杀两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将相宁(难道)有种乎!
从民欲(愿望)也 比(等到)至陈
皆刑(惩罚)其长吏 杀之以应(响应)陈涉。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出使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请广于君 扩充 逆寡人者 违背
轻寡人与 轻视 非若是也 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免冠徒跣 摘掉 以头抢地耳 撞
休祲 不祥 若士必怒 如果
天下缟素 穿丧服 色挠 屈服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 亲自 好为《梁父吟》 喜欢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谓为信然 确实这样
先主器之 器重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招致、引来 宜枉驾顾之 应该
先主遂诣亮 拜访 凡三往 总共
因屏人曰 于是 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遂用猖獗 因此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自董卓已来 通“以”
此诚不可与争锋 实在、的确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助、给予
帝室之胄 后代 命一上将将荆州 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询问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二十有一年 通“又”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斟酌损益 兴办、增加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