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76K    9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初三文言文综合练习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面对秦王以________相威胁时,他以________作答,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________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王形象。
6.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8.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
二、阅读《隆中对》完成练习。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 ) 戎( ) 箪(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摘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三、读《出师表》完成。
1、 加点字注音
卑鄙     猥     夙夜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     咎     咨诹   2、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3、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4、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以刀劈狼首                            ④策之不以其道              
5、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8、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9、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
10、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1、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          、            、 
1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13、按要求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            ”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                ”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 
④ 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⑤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 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3.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14.《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15.文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生遂诸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清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刘备)屯新野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⒉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⒋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⒌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
⒍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六、读《公输班》墨子见公输班部分,完成练习。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2.给加黑的字注意
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北方有侮臣者(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 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 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5.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6.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七、读《公输班》墨子见楚王部分 ,完成。
1.《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2.给加黑的字注音:
短褐( ) 犀 ( ) 麋鹿( ) 楩 (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1)敝舆____________ (2)舍其文轩____________
(3)舍其锦绣____________ (4)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__________
(5)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___________ (6)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_________”。
7.第③段中,从楚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
8.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 、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9.比较①、③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10.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八、读《曹刿论战》完成。
9. 文章选自《 》,作者相传是 ,他是 时期的人。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间: (2鄙
11.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________。
13. 鲁庄公先要追赶齐军,刿曰:“未可。”可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4.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 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5. 第二段曹刿的言行,表现曹刿( )
A. 忠军报国思想 B. 深谋远虑并协助鲁庄公指挥作战
C. 冲锋陷阵的精神D.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6. 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B. 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 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17. 下列句子加点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 )
A. 苛政猛于虎也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余将告于莅事者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 辍耕之垄上C. 登轼而望D.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练习。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十、阅读《愚公移山》完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固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
2.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3.写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 ,他的根据是 。
4.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 。
5.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
6.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9.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十一.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2分)
4、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3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