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园》教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茅屋》是公元761年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所写的一首著名诗歌。当时安史之乱尚未评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一年的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杜甫的茅屋,诗人面对现实,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二、 简析 
全诗共171个字,23行,分四节。 
1、风破茅屋;八月本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却刮起了狂风“三重茅”说的是草堂盖得薄(数字有时表示多【三番五次、三头六臂】,有时表示少【三乡五里、两两三三】)。茅草下落有三:①高者挂罥长林梢②“下者飘转沉塘坳”③“茅飞渡江洒江郊” 
2、群童抱茅:只有“洒江郊”的茅草有望收回,可是被一群孩子抱走了。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欺负“老无力”“公然”抱走,喊得“唇焦口躁”却仍是不理不睬,诗人只好忍气吞声的回去。表现了诗人心急如焚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可以想见,如果不为贫困,诗人何须“唇焦口躁”?如果不为贫困,顽童何以盗走价值微簿的茅草,为揭示文章主旨埋下伏笔。 
3、长夜沾湿:多年的“布衾”陈旧、残破,再写屋漏床湿,此时的娇儿如何睡好?又怎能有好的睡姿?把被子给跌蹬破了,滿屋漏雨,没有干爽之处,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4、但诗人并没有只为自己和国家哀叹,而是推己及人。由个人之苦联想到苦难的人们,并表现了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使诗的境界达到了最高峰,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附板书: 

    ↗高挂林梢 ↗群童抱茅而跑  ↗屋漏床湿 
风破茅屋→渡洒江郊→      →阴雨    →由已推人、忧国忧民 
    ↘下沉塘坳 ↘呼喊唇焦口躁  ↘彻夜难眠 
              ↓       ↓ 
            贫困不堪     贫困不堪 
           (暗射主旨) 

南 园(李贺) 
李贺七岁能文,声名远播。但因其父名李晋肃,与“进士”音近,他应该其父讳,不能参加科举。终生抑郁不得志,而且体弱多病,死是时年仅27岁,称其为“诗鬼”。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 
本诗是第五首,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流露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叹。 
前两句写出了自己愿意佩带宝刀为国效力的良好心愿,他并没有弓刀马上的本事,不过抒发一下心志而已。 
后两句诗人举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凌烟阁上画的24位功臣,没有一个是靠读书取得的,这就让诗人愤愤不平,他想全副武装,但永远是想想而已,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说明,议论在先,气势夺人,无所顾忌; 
说明在后,委婉论述,令人赞许。本诗有消极成份,贬低了书生的价值,是不足的。 

豪言壮语(议论)  →  抒发郁闷(说明) 
不许科举            凌烟阁内 
有志难伸            未有书生  
怀才不遇            弃文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