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教学目标:
1、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重点、难点)
2、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
生:(齐答) ——标题。
——首尾段的重点句。
生:(思考)(后答)
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
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
师:很好。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
生4: 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
生5: 后两种回答更简明。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
师: 何以见得?
生5: 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
师: (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很好。 (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
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
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
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
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
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
生:(研读、思考讨论 约5分钟)
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
(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
(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
师:问题2呢?
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
师:为什么?
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点出了作者游醉翁亭的原因。而下文都是写“山 水之乐”。
生2、 我同意这种观点,但我认为各段之间也有共同点,每一段都写“乐”,第一段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的朝暮、四时“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乐”,第四段的鸟、人、太守的乐,全文都是以“乐”字为线索贯穿全文。
师:(随机板书见下图。)
醉翁之意 山水之乐 ↓
乐
乐
乐
1 2
统领
一、环境、命名、来因 ----------------------------
二、山间朝暮、四时------------------------------------------------
三、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
四、游归------------------------------------------------------------------
但是,我们知道,欧阳修当时是被贬之人,请同学们思考,从他的遭遇看,他何乐之有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生1:因为山水美,山水之乐的感染。
生2:因为与滁人游乐,作者“乐其乐”。
生3:乐其乐,同其乐。
生4:因为他豁达开朗,不畏挫折。
师:(肯定学生的见解)
正如课文提示所说:本文“句句写山水,句句写亭,句句写太守 。”一个封建官吏,能在遭贬谪之时,治理的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并能使百姓有闲情游山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且官吏能与民同乐,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情怀。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像欧阳修那样,“乐”对挫折。(完成目标2)
(转入目标3 )
本文如此高境界的“乐”,洋溢于字里行间,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中你最欣赏的句段,评析文句、交流你的见解。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绝妙的表达这种“乐”的。
生:(研读、交流,约5分钟)
生1:(从修辞的角度)文中多处运用对偶的修辞,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用对偶的修辞,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色的变化,生动而简洁。
生2:文中对“众宾欢”“太守醉”的描述,用语简洁,且很风趣,真正表现出一个“乐”字。
生3:对“滁人游”的描写,用几个恰当的动词,就把形形色色的游人的欢快表现的淋漓尽致。(师提示其举例说明)如:“歌”“休”“呼”“应”“往来不绝”)
生4、文中有许多“也”字,读起来,给人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
师:看文中的“也”字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生:(看课文片刻,纷纷说)每一大句都用一个“也”字。
师:请继续赏析。
( 生观点颇多,从感情的表达,修辞的运用,到用词的凝练等等各抒己见。)
师:(进一步提示)以第一、二段为例,如果去掉“也”“而”,读一读,感觉与以前有何不同?
生:(品读后纷纷言)
——不如原文流畅。
——像诗。
——得意之情表现得不如原文强烈。
——没有原文的“味儿”了。
师:同学们品读得非常到位,你能用几句简明的语言,把本文语言的特色总结出来吗?
生:(思考交流后)
生5:本文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生6:本文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可谓字字珠玑。
师: (总结)本文被人们称为文质兼美的锦绣文章。滁州人还请大文学家苏轼用真、草、行三种书体刻之,引无数文人墨客临仿。今日学习这篇文章,品读其文词的佳美,但还有妙处可意会难言传,请同学们课余朗读,看能否有更深层的发现。能背诵。
(布置作业:)
一、能准确的默写全文。 (必作题)
二、 判断“而”字的作用:(表修饰、表转折、表顺承、表并列等)
1、 云归而岩穴暝
2、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 起坐而喧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