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6 小石潭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6 小石潭记

  • 格式:  DOC
  • 大小:  77K    8张
  • 时间:  2016-02

《小石潭记》教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审 核  
审 批  

《小石潭记》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义,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理解作者以景寄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将小石潭景色描写和作者情感相结合,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的情感状态。  
【学习重点】1.识记字词,背诵课文。  
2.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作者心情由乐转悲的变化过程、深层次原因,写作此文的目的。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下列字词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2、本科作者 ,字 ,世称 、 ,  
(朝代)文学家, 之一。  
(二)课内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内合作完成对文本的释义:  
   
2、梳理文章归纳文中写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晰,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三)延伸扩展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成山记》,合成《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iào)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四)训练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青树翠蔓(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⑤明灭可见 ( )( )  
⑥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   
3、熟记并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审 核  
审 批  

《小石潭记》  
新授  
2012.10.24  
第43课时  
董长辉  
   
   

   
(一)预习检测  
1、指生背诵课文  
2、指生翻译课文三、四段  
(二)课内探究  
1、梳理写作思路  
   
   
   
   
2、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一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  
   
   
   
   
   
3、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 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全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三)延伸拓展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训练检测  
   
1、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审 核  
审 批  

《小石潭记》  
新授  
2012.10.25  
第44课时  
董长辉  
   
   

   
一、知识梳理  
(一)  
                                           发现小潭 心乐之  
近景  
潭中景物 与游者相乐 环境  
       
1、小石潭记 远景 小潭源流   
情感  
总写 潭中气氛:凄、寒  
  
   
   
        2、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  
         潭源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交代同情者  
二、训练检测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  
2、蒙络摇缀:  
3、参差披拂:  
4、可百许头:  
5、俶尔远逝:  
6、佁然:  
7、翕忽: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悄怆幽邃:  
10、伐:  
11、去:  
(二)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表明小石潭所处之地少有人来:   
2、动静结合,写出小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   
3、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句子:   
4、本文主旨句:   
   
   
   
(三)常见题型总结归纳  
   
1、初见小石潭作者的心情如何?写了潭边哪些实景?  
   
   
2、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似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  
   
   
   
3、第二段中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5、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队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三、反馈矫正  
总结原因:  
   
反复练习:  
   
   
   
【教学反思】  
   
   
   
   
   
始得西山宴游记 fanyi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朋友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尽头,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个州的土地,都在自己坐席的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这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⑴僇(lù)人:即罪人,此指遭贬谪之人。僇,同“戮” ⑵恒;常常   ⑶惴(zhuì)栗:忧惧的样子。   ⑷隙:空闲。指公务之暇。   ⑸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⑹漫漫:舒散无拘束的样子。   ⑺徒:随从   ⑻穷;穷尽。   ⑼回溪:迂回曲折的山溪   ⑽披;分开   ⑾倾;喝尽   ⑿极:至。   ⒀趣:同“趋”,往,赴。   ⒂觉;睡醒   ⒃因;以   ⒄始;初次   ⒅指异:指点称异。   ⒆缘;沿着   ⒇斫(zhuó)榛(zhēn)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21)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   (22)攀援;拉着   (23)遨;观赏风景   (24)衽(rèn)席:席子。   (25)高下之势:指山的高低之势。   (26)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27)洼然:溪谷低下的样子。   (28)垤:蚁穴边的积土。   (29)攒蹙:聚集紧接。   (30)遁隐;藏匿起来   (31)际:接。交会。   (32)涯;边   (33)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   (34)穷;尽头   (35)引觞:拿起酒杯。   (36)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37)凝;专一   (38)释;解除束缚    (39)冥合:浑然一体。   (40) 向;从前   (41)于是:从此。   (42)志:记。   (43)染溪:冉溪的别名。柳宗元改为愚溪。在湖南零陵县西南。  
   
通假字  
⑴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的意思)   ⑵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审 核  
审 批  

《小石潭记》  
新授  
2012.10.23  
第42课时  
董长辉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指生背诵课文   
   
2、指生翻译课文一 、二段。  
   
(二)课内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4、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延伸扩展  
学习运用侧面描写  
  
描写老师讲课(学生),  
   
   
描写舞台上演员表演(观众),  
  
   
描写一处风景的美丽(游客)。  
   
   
   
   
(四)训练检测  
   
   
   
文中第二段对小石潭的描写很美,请依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丰富想象,用自己的话再现小石潭美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