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4 送东阳马生序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送东阳马生序》简析与授课方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攸县菜花坪镇中学  陈雄英

全文文眼是“勤且艰”

先说“艰”。一、求书之艰。家贫,幼时“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二、奔走之艰。“既加冠”,“尝趋百里外”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三、求教之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四、食宿之艰,“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穿的则是“緼袍敝衣”。

再说“勤”。一、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怠”。二、眼勤,“幼时”即“遍观群书”。三、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四、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在艰难的条件下宋濂竟然得以“博览群书”,“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这取决于宋濂的“勤”,也与他的个人品质密切相关。

其一曰信。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其二曰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三曰坚。“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与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同学,依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其四曰乐。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故曰:“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授课方案

自读,疏大意

齐读,释疑难

熟读,品精神

1、理情节

示例一:我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读出了作者的求书之艰。

示例二:我从“手自笔录”读出了作者的手勤。

2、探品质

我从“计日以还”读出了作者的信。

试背,谈体会

 

学习积累:

1、形似字

即  余幼时即嗜学  就

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同义词

隆——尊  先达德隆望尊

3、词类活用

腰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 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用手,亲手

4、古今异义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为热水;今指喝的汤

走 走送之。古义为跑,今义为走

5、通假字

支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6、一词多义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  来

以   以书假余  把

    以衾拥覆  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的

之   弗之怠/走送之  代词

    当余之从师也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鲜肥滋味之享  无实义
至舍  到

至    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

至于夏水襄陵  等到

7、倒装句

弗之怠  弗怠之  不放松抄书

                                                                09.2.28




    附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翻译请看博主09年4月17日博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附二: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朝浦江(在现浙江义乌西北)人。一生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家柳贯、黄晋、吴莱,后以文章名世。元至上九年,被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仕,并入山为道士,著书十余年。明初受朱元璋征聘,任《元史》修撰总,官至翰林院学士,兼修《国史》。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三年,因孙宋慎犯罪,一家流放茂州,次年病死于途中。著有《宋学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