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 我的母亲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 我的母亲

  • 格式:  PPT
  • 大小:  1.38M    29张
  • 时间:  2016-02

胡适《我的母亲》ppt课件(29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胡适《我的母亲》ppt课件(29页)胡适《我的母亲》ppt课件(29页)
胡适 我的母亲
归纳
阅读1
感知
扩展
阅读2
作者
阅读3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
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胡适故居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①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
②母亲在我人生中充当什么角色?
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这些事按照对象可以分为哪些方面?
对我的管教;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母亲的性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做为慈母之仁慈;
做为严父之严格;
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
待人宽容、善良、温和;
也不缺乏刚性。
母亲在我人生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做为慈母之仁慈: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骂
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做为严父之严格:天刚亮就叫我起床,
责罚我,重罚时不允许哭出声来
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待人宽容、善良
温和,也不缺乏刚性
母亲对我的影响: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影响深远
九年的读书生活
母亲是
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
一、对“我”的管教: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
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
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




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慈母
严师
恩师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之情.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行,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前三段作者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不仅写“言教”,更写 “身教”。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质朴,毫无夸饰。
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相关链接—诗文中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俗语
孟郊的《游子吟》
胡适《先母行述》节选
先母所生,只适一人,徒以爱子故,幼岁即令远出游学;十五年中,侍膝下仅四五月耳。生未能养,病未有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亦未能见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