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绉绉”、“眼翳”等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2、能梳理文中记述的关于母亲的几个事例,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体会“我”对母亲的尊敬、怀念和感激之情,学习母亲宽容、温和等优秀品质。
巩固 积累 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穈先生(mí) 广漠(mò) 捞着(lāo) 嬉戏(xī)
B、掷铜钱(zhì) 厌恶(wù) 摹画(mó) 管束(sù)
C、眼翳病(yì) 抽屉(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ō) 牢骚(sāo) 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两遍:
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 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感悟 实践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文绉绉:
庶祖母:
8、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2、第二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外延伸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着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的小洞穴。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海獭忍着脱皮之痛,挣扎回到自己的窝。为什么这么做呢?等猎人拖出这只早已气绝的海獭时,才发觉有两只尚未睁眼的小海獭,正紧紧吸吮着死去母亲干瘪的乳头。
当这位猎人看到这一幕时,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从来没有想到动物会有这种连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伦之情,临死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怕自己的孩子饿了。想到这里,这位猎人不由得心生悲泣,痛哭流涕,惭愧的无地自容。
从此,他放下了屠刀,不再当猎户,出家修行去了。每当这位已经出家的僧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期,眼中还是会泛起泪光。
我的母亲
巩固 积累 运用
1、D
2、A、下流。 B、眼翳。 C、文绉绉。
3、略。
4、B
5、C
6、“野蛮”一词,在文中并无贬义。“野蛮的孩子”主要指那些身体健康、淘气、敢于冒险的孩子。
阅读 感悟 实践
7、文绉绉:(言谈、举止)文雅的样子。
庶: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8、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9、不矛盾。因为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之意,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10、“居然”写出了儿童的天性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
11、表明了“我”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有对往事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作铺垫。
12、“惊讶”的是“我”会冻得如此厉害,“不问”是知道了原因,且心疼儿子,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
13、对那些为别人搭桥,为别人提供方便的人心里充满了感激。
14、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意思相近即可)
15、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令我终生难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6、例如:心灵桥、民心桥、希望桥、师生桥、信息桥等。
(合乎想象,有现实意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