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近义词辨析及练习
鲁迅先生极善于把握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地遣词行文。教学《藤野先生》(初中第五册)这一课,如能将里边的近义词适当地进行辨析比较,则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准确选词造句的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为了配合这一课的教学,笔者选取了几组近义词,着重在词义和用法的主要方面作些辨析,并辅之以一定的练习,供有关老师作备课参考。
[熟悉 熟识]
课文例句:
①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辨析:
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练习(从本组近义词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1 他曾经在这一带地方工作过,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比较 。
2 这样边干边谈,等把抬筐收拾好,他俩已经成了很 的朋友了。(《普通劳动者》)
[疑心 疑惑]
课文例句:
①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辨析:
这两个词都含有“怀疑某人某事可能怎么样”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疑心”常作名词用,是指“怀疑的念头”(如“我完全是好意,你不要起疑心。”);还可作动词用,相当于“怀疑”(如例①)。“疑惑”是形容词,是“心里不明白”或“不相信”的意思(如例②)。在句法功能上,“疑心”常作主语、宾语和谓语;“疑惑”多作谓语用。此外,“疑心”可构成“多疑心”、“疑心病”、“疑心重重”、“疑心生暗鬼”;“疑惑”却不能。
练习:
1 我 他把地址记错了。
2 这个问题为何老是不得解决呢?我实在 不解。
[学问 学术]
课文例句:
①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②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辨析:
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指知识。
主要区别是:
“学问”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如例①),也指一般的“学识、知识”(如“这个人很有学问”)。“学术”指“有系统的、比较专门的学问”,在程度上深于“学问”(如例②)。在词语的搭配上,“学术”可构成“学术界、学术团体、学术思想、学术报告、学术研究、学术讨论、学术水平”等偏正词组;“学问”可构成“有学问、做学问、研究学问、掌握学问、积累学问”等动宾词组。这些词组中的“学术”和“学问”,骰还淳筒荒艽钆洹?/P>
练习:
1 谚语说得好:灯油越耗越少, 越积越多。
2 他的 论文,已经在报上发表了。
[陌生 新鲜]
课文例句: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辩析: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刚出现、不熟悉”这类意思。主要区别是:
“陌生”指“初次见到,以前从未接触过”,多用于人和地方,运用范围较小。“新鲜”有“清新、不干枯、不陈腐、刚出现、不多见、有趣味”等含义,使用范围较广。如“空气新鲜”里的“新鲜”跟“浑浊”相对,“青菜新鲜”里的“新鲜”跟“干瘪、干枯”相对,“鱼肉新鲜”里的“新鲜”跟“陈腐”相对,“新鲜事物”里的“新鲜”跟“过时、陈旧”相对,“新鲜消息”里的“新鲜”跟“寻常、没趣”相对。课文例句中的“新鲜”是指讲课的内容对鲁迅来说是前所未闻的,觉得有趣味。
练习:
1 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似乎并不感到 。
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 事……(《故乡》)
[斥责 诘责]
课文例句:
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辨析: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斥责”深于“诘责”。
练习:
1 他破坏了公物,受到父亲的严厉 。
2 这个决定不是我作出的,你们不应该 我!
[当然 自然]
课文例句: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②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辨析:
这两个词都可作副词、形容词用,都含有“合乎事理或情理”的意思,常可通用作状语(如例①②)。主要区别是:
“当然”常表示“情理所必然”,“自然”常表示某种现象的发生是合乎规律顺乎情理的。在词语的搭配上,“当然”可以说是“想当然”、“理所当然”、“当然代表”,“自然”则不能;“自然“可以说“自然村”、“自然数“、“自然段”以及“自然界”、“自然常识”等(很多属于名词用法),“当然”则不能。此外,都作副词用时,“自然”比“当然”更富有口语色彩。
练习:
1 俗话说,“铁杵磨成针,功到 成”。
2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睡不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答案]依次是:
1 熟悉 2 熟识 ‖ 1 疑心 2 疑惑‖1 学问 2 学术‖1 陌生 2 新鲜‖1 斥责 2 诘责‖1 自然 2 当然(填“当然”也行,但不及“当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