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理解·分析
这道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特点。这对学写记人记事的文章也很有帮助。应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四个典型事例不同的表现角度,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二 这篇回忆录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情和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统摄全篇的?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中心思想统摄全篇的特点。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教师应结合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完成。
三 思考下列问题,理解本文第5段的层次和段意。
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中的哪个地方?
2 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
3 如果把这段分两层,应从哪儿分开?两层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试结合两层内容作些分析。
4 作者对职员们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对藤野先生的关心又是怎样看的呢?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思考,你对这段文字的作用有哪些进一步的理解?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段的结构和含义。“段”是构成篇的单位,要想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从读懂基本段做起。第5段是本课难度较大的段落,深入理解这一段,对于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会有一定的启发。
揣摩·运用
四 讨论:以藤野先生和“清国留学生”的形象为例,说明写人要抓住主要特征。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二人在班上发言。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体会本文抓住特征写人的特点。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写人抓特征的典型例子。组织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 课文第一句中“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的是什么?这一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影响?
六 下边是课文中三段话的改写。所说事情同课文没有什么两样,但有些说法改变了,意味就大不相同了。试对照课文,说说原文那些说法好在哪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再找几例,说说你对这篇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
1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卖书,是值得去的地方;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很安静,还可以坐一坐。但傍晚,有一间的地板常要咚咚咚地传出很大声响,房间里烟尘很大;了解情况的人说,那是有人在学跳舞。
2 不常见的事物常会得到好待遇。北京的白菜在浙江,是在水果店里卖的,叫“胶菜”;芦荟在福建是野生的,在北京就放在温室里栽种,叫“龙舌兰”
3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分数超过60分,人家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这种疑惑也不是全没道理。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语言的表现力。
七 联系本文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黑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
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 实在标致极了。
3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4 ……居然睡安稳了。
5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6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副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好处。
积累·联想
八、△这篇回忆录是写老师的,你学过的回忆录《我的老师》和小说《最后一课》也是写老师的,但三篇课文中蕴含的作者对老师的感情不尽相同。试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这三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但这几位老师身分不同(蔡芸芝先生是平民小学教师,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私塾中的先生,藤野先生则是日本医专的教授),所记的事不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不同。
《我的老师》表现了作者对热爱学生的蔡芸芝先生的爱戴思念之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的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这道题可以训练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答案
一、1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2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二、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对下文写藤野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使作者联想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三、第1和第3两题划分层次和理解层次间的关系是阅读一段话所不可忽略的步骤。从开头到“龙舌兰”是第一层,尊为“胶菜”和美其名曰“龙舌兰”都是对“物以希为贵”的解说。以下是第二层,是说到仙台所受的“优待”。这两层是并列关系,先说物,后说人。前者对后者起比照衬托的作用。这样比照,可见作者对受优待的理解是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少。第一句统管整个这两层意思。
第2小题。“优待”是指不收学费、操心食宿。“操心”是指认为“我”住在监狱旁边、兼办囚人饭食的客店里“不相宜”,而使我搬到离监狱很远、但却每天要喝难下咽的芋梗汤的客店。
第4小题,要求把这一段文字放到全文中来理解。联系下文来看,这一段显然是为写藤写先生作铺垫。藤野的关心是真诚的,实实在在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有了第5段,这些意思便表现得更突出了。四、写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刻画了一位生活俭仆、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学跳舞等细节,反映他们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本质。
五、“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
六、第1小题,原文说“有几本书买”(这里说“卖书”),主要是从读者──“我”的角度写,说明书的数量很有限;原文说“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这里说“值得去”),说明并非值得经常去。这些限制语显然是少不得的。“很安静”的说法原文中并没有,因为那个地方并非“很安静”,原文“响声震天”和“烟尘斗乱”比这里的说法(“很大声响”、“烟尘很大”)更形象、更生动。“了解情况”这个修饰语不如“精通时事”,后者含贬义,表现作者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第2小题,“物以希为贵”“尊为”“美其名曰”简洁凝练,含义丰富,又给文章增加了文采。改写的语句却用了非常通俗的大白话,表达不出原文那样深刻的含义,显然不及原文。
第3小题,原文用“当然是低能儿”“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都是愤激之语,而这里改为客观的述说,显然不如原文感情强烈。
七、1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3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5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6 “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