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饮酒》陶渊明 东晋 (2010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内容主题:这首诗即事即景又叙写,表明作者安贫乐道的“真意”。诗人认为:为隐者之心远远离开尘俗的时候,便觉得所在之地不偏而自偏,同时也就能够欣赏自然,从自然景色中领会到无限的意趣。
2.情感:宁静闲适的田园乐趣,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超然世外,了无牵挂,漠视名利,自得其乐。
3.理解默写:
①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欣赏:
③赏析“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句诗的妙处。
此二句妙在无心见山,而是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⑤“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正是因为了作者的这样的追求,才会有他身处闹市,大隐于市,恬淡、闲适而能自得其乐。
⑦既然“此中有真意”,为何“欲辨已忘言”?
隐居生活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⑧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而”字作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和所见之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飞鸟相与还”不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的平和之景,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词人用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了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
二十二.《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题: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举行的饯行酒宴上所发的人生感慨,通过咏世路之艰难,抒发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怀。
2.情感:苦闷、彷徨、乐观豪迈。
3.理解默写:
①暗示仕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③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朋友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用以鼓励他们的话也可以用这一句)
4.欣赏:
①品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动词“停”“投”“拔”“顾”。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把诗人内心的悲苦、苦闷,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的情绪表现得生动具体。
②用修辞的手法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用“冰塞川”“雪满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奸佞当道,仕途的艰难和济世安邦的理想无法实现时的悲愤,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茫然。
④如何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的期待。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二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内容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和诗人“长夜沾湿”的窘迫处境。反映了诗人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痛苦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济世救人、舍已为人的崇高理想与博大胸怀。
2.情感:体察人间冷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舍已为人的崇高理想与博大情怀。
3.理解默写:
①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的句子是: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②描写秋风破屋后雨水淋漓生活悲苦的句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③最能表现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是全文的主旨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④表现他苦身利人的博大胸襟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欣赏:
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作简要赏析。
诗人从当时的个人苦难遭遇,想到天下寒士正和他处于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也说明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②你认为“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四叹世风日下,见人落难不帮助还落井下石。
二十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内容主题:这首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2.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欣赏、敬佩、赞美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无限惆怅之情
3.理解默写:
①描写边塞风大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以比喻生动地描写边塞奇丽风光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描写天气奇寒,军营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④风雪丛中一点红,侧面表现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⑤表达依依送别时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欣赏: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如何理解“卷”“折”“即”?
八月秋高风急,而北地已满天飞雪。“卷”“折”生动地写出风大风狂。侧面描写了狂风怒吼,遍地肃杀的景象。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意、造境俱称奇绝。(这一句妙在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③结合全诗,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有悠悠不尽之情。
二十五.《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内容主题:这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2.情感: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3.理解默写:
直抒作者心境的短语:“浩荡离愁”;
②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欣赏: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如何理解“浩荡”“白日斜”二词?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②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十六.《观刈麦》白居易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内容主题:这首讽谕诗,写于诗人任周至县尉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五月麦季农民的艰辛生活,通过一位贫妇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情感:同情百姓的疾苦和艰辛。
3.理解默写:
①诗中再现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情景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②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复杂矛盾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如出一辙。
4.欣赏:
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么?
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着。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享“俸禄”心中很是惭愧,同时诗人也为在自己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疾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拾穗充饥的景象,流露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悯农(锄禾日当午)》一诗和本诗在感情表达上有相似的地方,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些相似点归纳出来。
这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的产物,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十七.《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内容主题: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词的上阕描写边塞秋色,下阕抒写忧国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情感:悲怆、愤懑、思家、报国
3.理解默写:
①描写边塞奇异的风景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点明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③正面揭示自己的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既思念故乡亲人,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互文的手法抒发将士们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悲怆情感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欣赏:
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和分析。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早已关闭了城门,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紧张、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
从几方面表现“风景异”? a.大雁南飞 b. 边声四起 c.孤城落日
③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燕然未勒归无计”: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这两句把戍边将士思乡报国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入木三分。
⑥描绘“羌管悠悠霜满地”,并分析它的作用。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作用:时间上是上片“长烟落日”的延续;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以景渲染烘托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⑦如何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表现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思家无法回归的无奈。“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二十八.《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内容主题: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希望朝庭重新委以重任的愿望。
2.情感:杀敌报国,为国效命的决心和爱国思想。
3.理解默写:
①诗人的少年狂表现在哪些方面?劲装出猎,千骑相随,百姓倾城而动,自比孙郎射虎
②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的豪迈潇洒形象的是:左牵黄,右擎苍
③词中用典故表达诗人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中最能表达诗人渴望抗敌报国的雄心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欣赏:
1、这首词的“狂”字下面蕴涵着诗人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请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A、这首词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在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蕴涵着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B、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引用典故,词人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洋溢着一腔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二十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内容主题:写作者在醉里回忆自己年轻时豪壮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报效国家却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情感: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3.理解默写:
①词中描绘雄壮的军营生活的场景的有: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首词融梦境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这也是全词的主旨句)
③表现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表现战场上杀敌的英姿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欣赏:
①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⑤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⑥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三十.《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内容主题:这首诗写的是边塞上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展示了将士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尽忠报国的精神。
2.情感: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尽忠报国的精神。
3.理解默写:
①描写敌军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表现战争的惨烈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表现将士们偃旗息鼓,深夜偷袭敌人的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④表现将士们誓死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感的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攻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4.欣赏:
①如何理解“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诗人巧用色彩,把战争的惨烈情况表现得触目惊心。
②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③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内容:前四句描写战前敌人大军压境的气焰和我军严整的军容以及战况的惨烈。后四句则着重写敌人战败后的情景和诗人以死报答君王的决心。
表现手法: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