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驿站”、“诘责”等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2、能概括“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几个事例,并分析从中体现出的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3、探究“我”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巩固 积累 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诘责( ) 凄然( )教诲( ) 瞥见( ) 抑扬顿挫(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 ( ) 好意难却( )
杳无消息 ( ) 深恶痛疾( )
毫不介意 ( ) 出言不逊( )
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两遍:
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5、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 ____。
B.“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
C.“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______ _______。
6、摘抄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独特的阅读体会:
摘抄:
阅读体会:
阅读 感悟 实践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 __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 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答:
9、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答: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去,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处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做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宵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里苦想,梦中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面对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1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为什么第⑴句(原文中的句子)比第⑵句好。
⑴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⑵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走进了我的生活中来。
答:
13、用四个字概括写出本文细致描写中所体现出的T女士的形象特点。
答:
14、同学中敬爱T女士的“不止我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答:
15、第5段画横线部分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T女士怎样的特点?
答:
16、T女士没有接受母亲所买的贵重的衣料,而却接受了“我”买的一只红萝卜,这是为什么呢?
答:
17、作者对T女士的回忆是按照感情发展的线索写的,请你写出这一线索。
□□——□□□□□——□□□□□□
课外延伸
哲理小故事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还有呢?"教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土拨鼠哪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哪去了?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绉绉”、“眼翳”等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2、能梳理文中记述的关于母亲的几个事例,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体会“我”对母亲的尊敬、怀念和感激之情,学习母亲宽容、温和等优秀品质。
巩固 积累 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穈先生(mí) 广漠(mò) 捞着(lāo) 嬉戏(xī)
B、掷铜钱(zhì) 厌恶(wù) 摹画(mó) 管束(sù)
C、眼翳病(yì) 抽屉(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 绰号(zhuō) 牢骚(sāo) 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两遍:
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 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感悟 实践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文绉绉:
庶祖母:
8、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2、第二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