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 社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6 社戏

  • 格式:  DOC
  • 大小:  54K    4张
  • 时间:  2016-02

同类资源

《社戏》ppt课件9
大小:1.27M
《社戏》PPT课件
大小:1.09M
《社戏》PPT课件2
大小:1.59M
《社戏》PPT课件3
大小:13.32M
《社戏》PPT课件4
大小:3.21M

《社戏》教案17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社戏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情感价值:
  理解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小说,简单了解“社戏”
自读课文完成:
(1)梳理生字词: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蕴藻    家眷 漂渺    踱来踱去  撮   棹   楫
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童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
检查预习效果,学生展示:
【自主学习】: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读过后觉的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

(学生交流展示)
点拨学习小说的方法:
【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一、作者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1、真的这戏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
    不好看,也不是那么美味。
戏不好看:
正面a、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b、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c、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侧面: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动作神态描写。
豆子不那么美味:偷了豆子,放了油盐煮熟了,用手撮了吃。(没有好的工具,也没有好的调料。)
  2、戏不好看,豆也不美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首先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二是因为那里景美(自然美),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
(1)、缘于我当时的独特的心理——看社戏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伤心之后得以实现的愿望。
a.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看戏前的心理的? (三次波折)
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然后是猜:“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进而“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写进了我的失落与伤心,小伙伴们高兴地讲戏,却“只要我不开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渲染:母亲的为难,外祖母的察觉都突出了我当时的伤心之情。
b.当所有的难题解决了以后,我能够去看戏了,我是怎样的心情?(三次转机)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愉悦、喜悦之情。
  (2)、景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A.平桥是乐土:
  a、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我心中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b、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①“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②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③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④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⑤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c、为什么要写乐土之乐?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B.江南水乡独具魅力:
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色。
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横笛,宛转,悠扬)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表现了自己陶醉于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
b.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运用比喻的手法,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
c.我在去看戏的途中产生过什么错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把途中的“松柏”误认为是赵庄;把渔火误认为是戏台上的灯火。作用:使情节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于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d.这段描写的特点、作用?
特点: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
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e.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语句是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社戏舞台的描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水雾弥漫,舞台灿烂斑斓的美丽景象,仍然表现了作者为此深深陶醉的心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作者写得带有童话色彩,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高兴喜悦的心情。   
总结:那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3)人美:主要以双喜、阿发、六一公公为代表
A.双喜: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周到,办事果断,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个孩子王。 理由:①真正把无船问题解决的是双喜(租不到船就借船) ②解除大人疑虑的是双喜。(打包票,三条理由十分充足) ③出发时,站在船头,水性最好,划船技术最熟练。④安排船上的坐法很讲究,说明有组织能力。 ⑤第一个提出返航且大家都赞成,善于掌握大家的情绪。 ⑥告诫大家不要偷得太多,以免被大人发现,说明他比较细心。 ⑦与大家商量对策对付八公公。 ⑧巧用“请客”对付六一公公。
B.阿发:憨厚淳朴,待人真诚。 让小朋友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憨厚——“往来的摸了一回”“偷我们家的吧„„”)
C.六一公公:朴实善良,热情厚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对别人却又那么慷大方。(嗔怪——询问——送豆——夸奖)
结论:他们的办事能力,劳动本领,真挚的感情令人敬佩。
由此可见: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这段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交流探讨,巩固提高:
A、《社戏》看题目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篇幅写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正因为如此,戏的内容写得并不多(甚至并没有写出戏究竟好在哪里,相反倒写了许多对戏不满的内容),围绕看戏,选取了一些戏外的生活素材,这些材料都是集中反映主题思想的。
结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材料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
B、学习文中各种描写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例句及作用)

【课外拓展 写作训练】
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相信童年,也给你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粘知了,捉麻雀,下水淘鱼,偷杏儿,爬树捋榆钱儿,折柳枝做柳笛,跟小伙伴过家家,跳房子,折纸船,养小兔子,跟小朋友争吵打架,到外婆家闯祸,生病时妈妈给我百般呵护,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与小朋友一起下棋、玩游戏„„哪些给你带来了乐趣?哪些给你带来了不悦,甚至是忧伤?让我们珍惜它,让我们用童心稚笔串起这一粒粒珍珠吧。
具体要求:(1)请以“童年”为话题,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最好配合一定的景物描写;(3)确定主旨:表达或悲、或喜、或辛酸的感情,以及对童年一定的感悟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