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本课采用一超四有效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展示学生学习的效果。
【超前学习指导】
1、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有条件的制成幻灯片,向同学讲解。并了解1960年登峰的相关情况。
3、熟悉课文,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思考:队员在登峰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4、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批注学习。
【课堂实录】
齐读课题,师板书:
师:《登上地球之巅》中“巅”是什么意思?
生:山顶
师:那“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
生:珠穆朗玛峰
师:对,珠穆朗玛峰是地球最高峰,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此方面的资料。
二、资料及背景介绍。【由于电脑问题,学上制作的幻灯片无法当堂展示,只能读一读自己搜集的文字资料】
1、学生展示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 “神女第三”。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故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园”。 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誉称地球第三级。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其间更有幽深的冰洞、曲折的水河,景色无比奇特壮观。
2、学生展示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在主峰顶竖起觇标,首次获得了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数据。
1988年5月,中国、日本和尼泊尔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峰的壮举。
……
2008年5月8日,中国36人成功登顶珠峰并且把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燃。也是世界举办奥运会以来第一次珠峰点燃奥运火炬。
至此,中国共有82人次分12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冰雪世界里,1人失踪,众多人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三、小组交流超前学习情况
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学习内容,小组长检查学习效果。
(个小组交流学习情况,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超前学习笔记。)
四、班内展示
1、字词展示:
一生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随机抽生解释词语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2、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学生复述中应脱离课本,创意性的复述比照本宣科好得多】
生: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3、师:队员在登峰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此环节的设置与后一环节重复,纯属累赘,可以删去不用。或两者合二为一。】
生:首先遇到了第二台阶的阻挡,他们采用了“搭人梯”的方法翻越。
生:文中有这样一句“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本来在高原上,且全是冰雪的地方行进就很艰难,再加上黑夜,当然更不好走了。
师:既然黑夜是第二道难关,那第一难关是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寒冷,在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本身就是一个极度寒冷的世界。
生:还有身体虚弱和缺氧,这些都威胁的登山队员的生命。
生:在最后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只是他们毅然决定进行无氧攀登。
师:可以说这些队员们步步都是在用生命做代价。那面对这种种困难,这些队员退缩了吗?
生:没有。
师:是什么支持他们攀上了顶峰呢?
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生:是必胜的信念,祖国的荣誉。
生: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还有强烈的荣誉感。
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
师:正是由于心怀祖国,心怀人民,登山英雄才能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才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学生齐读)
4、师:文中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细节或人物,读一读,说一说。
生:第七自然段“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这些语言令我感动。“毅然”一词表现刘连满已做出牺牲的准备,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等后果他也应该意料到了。最后,他不但不能登顶还差点送了命。
生:我也感动于此,我为刘连满甘为人梯的精神而感动。
生::“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这句话写刘连满在危急时刻“担心”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师:对。“挣扎”一词体现了他的艰难与毅力,这顽强的毅力来源于对战友的关心,惟独不顾的是自己的生命。
生:文中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得知已经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依然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我觉得这里的“斩钉截铁”“异口同声”用得非常好,能够显示出他们的鉴定和果决,生死关头他们想到的依然是祖国的荣誉。
……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感动的细节,那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些登峰队员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此环节明显牵强附会,重复啰嗦,设计用意不明】
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生:不怕困难、舍己为人、不屈不挠
生:团结协作、毫不利己、一心为公……
师:正是由于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人类才能够征服珠峰,征服自然。而本文正是选取了这些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多借鉴。
5、师: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很美,请说说其作用。
生: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说明天气很好,有利于完成登峰任务。
生: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生: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说明环境很恶劣,突出了登峰的艰难。
生: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师:请大家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香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