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星期天都干些什么?谁能说一说?生甲:做饭洗衣;生乙:找伙伴玩;生丁……三个学生一一介绍自己星期天做什么。
教师在上述情况下导出题目《福楼拜的星期天》。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我觉得应该是失败的。显然就是为了“星期天”这个概念而设计的,与文章内容没有根本的联系。其实导入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上述的作用是什么?不客气地说为学生产生胡思乱想打开闸门,星期天我在……下一个星期天我要…….星期天真没劲……如果导入不能为教学服务,就不要刻意的为导入而导入。前些天在人教论坛上看了曲明城先生的一篇文章《最佳导语》。
某市语文教师课堂导语大赛结果揭晓。一等奖之外的249位参赛者都对比赛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唯一的一等奖竟然是这样的,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吗?”“它更启迪不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引领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情境。”“简直就等于什么都没说。”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主办单位拿出了几位专家评委的意见:简明、实际、应用范围广。
最后的质疑者在离开前轻轻地读了一遍最佳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X》这一课,请大家把书打到第Y页,阅读课文。
读了这则小小说发人深省,我们的确应该想一想,“实用”应该放在第一位。
教学进行到另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不知为何教师通过四个学生自告奋勇决定好每个学生所读内容后,学生依次来读,而其他三人却站着等着轮到自己,最后一个一直站着,等着自己读完后落座。
教师让学生评价四人谁读的最好?好在哪里?于是几个学生一致认为生甲读的最好,因为生甲声音大。看来学生评价朗读的标准并没有掌握,也就是缺少这样的知识,学生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如何来评价?显然这个教学环节很失败,也就是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在此方面训练学生,因此学生评价给人干瘪的感觉。
其实这也应该很简单,在引导学生听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朗读者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吐字清晰、感情是否充沛等等,只要教师稍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是很容易掌握的。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辨认插图中的人物,学生一一找出,可能因为受第一个学生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动作描写中找出的。
随后教师让学生填表格,填出四个人物的动作、肖像、语言、性格。
我觉得从插图中辨认人物这一环节,最好放在填表格后面。这样不仅节省了重复的时间,学生对插图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教师仅仅限于“技术”上的传授,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的这一角度上下了很多功夫。
文以载道——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能欠缺的,其实在文中的开头作者描写福楼拜的室内环境,绝非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这些语句恰恰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而描写的。还有福楼拜的举动,当朋友来时不仅将手头的工作放下,而且还要用布将手头的工作遮掩起来,这一举动不仅看出福楼拜的热情好客,而且还渗透着福楼拜的交际智慧以及高尚的人格。这些为下文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以及来客如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埋下伏笔。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看福楼拜先生的朋友,就能看出福楼拜先生高雅的人格魅力。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即有益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学习此篇文章在交友之道上,是不是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本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教师启发学生发现插图中的错误;生字词的教学非常恰当的穿插于课堂之中;课堂的结尾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不仅自然亲切,而且还出人意料之外,并掀起一个小高潮等等,这些都是可取之处。
惭愧,我又在鸡蛋里挑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