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未选择的路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未选择的路》学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10.未选择的路
课题:《未选择的路》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曹爱新           审核人:宋新蕊      时间: 
学习要点:
1.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重点难点:
1.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2. 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弗( fú ) 涉足(shè) 伫立(zhù ) 萋萋( qī ) 
幽寂(jì )延绵 (yán ) 
2.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
涉足:
伫立:
3.了解作者身世及作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
4.有表情朗读课文
二、检查导入
1.导入: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2.检查预习,听写生字。
3.学生简介作者,老师适当补充。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学习研讨
(一) 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 题目“未选择的路”中“路”的含义?
明确: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2.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明确: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理出文章的结构
第一小节:伫立思考
第二小节:决定选择
第三小节:选择之后的惆怅
第四小节:多年后的回顾和叹息 
4. 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果有,请提出来, 大家一起研讨研讨。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要点二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明确: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要点三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这是象征的手法。又比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四、迁移提高: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概括诗歌的内涵
 读卞之琳的《断章》,概括诗歌的内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确: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对”上,世间的人     物、事物    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五、反馈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未选择的路》是__美国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 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B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B___(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4.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5.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课内阅读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人生之路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        路“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3、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D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       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           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①椰子树像什么?
②像芭蕉像棕榈
③芭蕉没有它高
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
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B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