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扎实积累了288个新词语、4首课内古诗和10首课外古诗,阅读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课外书,书写渐趋规范,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最主要的,全体同学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透彻,对文意的把握比较全面。但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待进一步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上课发言不积极,作业拖拖拉拉,不及时巩固所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也还有待渗透,如何将预习、听课、复习紧密结合?如何才能使学生快乐、高效学习?仍是值得我们努力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第二单元
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
编者在编选上述课文时,不仅考虑了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健康、优美,而且充分考虑了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比如第六课《黄河颂》,虽然是一首抒情诗,但语言浅显,感情明朗,有一些表现手法与修辞方式,如直抒胸臆、呼告、比喻等,不仅容易理解,结合举例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运用。又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是一篇杂文,它篇幅短小,不足千字,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如果老师能结合《黄河颂》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引导,交待清楚时代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晓喻的道理。《最后一课》,虽然主题比较深刻,但情节简单,并且又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之,这个单元阅读课文的编选力图贯穿一个原则:精选文质兼美、篇幅难度适当、贴近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作品的引导下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多种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这些课文作为同一单元的阅读材料,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点,即都是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都有比较重要的写作背景,都有含义深刻的精彩语段,都是适合朗诵的语言材料等等。基于此,提出本单元如下教学目标: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不难看出,这些要求兼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三个维度,并且对上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以阅读《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探寻黄河文章,了解黄河忧患”的专题活动。每项活动有意引用一句诗(“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汹涌澎湃在梦里”是歌词)作为小标题,不仅是为了增加教材语言的可读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是含蓄地点出这项活动的宗旨。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合理。大多数活动都需要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与合作者进行口头交流,向全班做出汇报与书面展示。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是名人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四篇是现代文,写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四位大家。
学习四篇现代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理清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课文中作者思路一旦理清以后,对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四位作家的理解,肯定会更加深入。反过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入把握对作者思路的认识也更加清楚。这是相反相成,互为作用的。
除了达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个单元教学目标以外,当然还要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精华学到手。课文精华也许与教学目标一致,也许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对后者,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
文言文《孙权劝学》主要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内容大意。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均不作要求。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主要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在三项中任选一项。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其次要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激励、合作;第三要重过程,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参与了就好,只要尽力了,就给予适当鼓励。
第四单元
本单元主要选取的是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体现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学习本单元,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自己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要划一地要求学生理解某种文化现象。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单元各课后有一定量的扩展性练习,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第五单元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设置,乃持一种开放的态势,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于阅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部分由五篇课文组成:《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本单元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荒岛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本单元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回味无穷。这一切将使师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希望关注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漫话探险”,围绕“探险”这个话题,设计了三个活动,供师生选择。
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教师可灵活掌握,学生可自由选择。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第六单元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是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这些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角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而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郑振铎的《猫》等;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探寻“马的世界”,这是由课文《马》引伸出来的一次大型综合性学习。它力图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搜集资料,了解马的有关知识、历史作用、艺术内涵,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它是对阅读部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应务必在单元教学之前对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构想,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规划、实施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发挥创造性,对有关内容进行增删。
四、本学期目标及措施。
1.继续认真开展好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集体备课已经初具规模,本期继续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下午集体讨论授课方案,主备人根据讨论结果备课,周三之前上传到群,周三上午组员分别审稿,下午集体讨论修改教案,主备人针对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上传,组员再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下周五下午将教学反思汇总上传学部。通过这样的备课,既集中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又顾及班级的具体教学情况,既让学生受益,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坚持二次备课中的“教学反思”环节。每上完一堂课,教师及时记录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周课全上完后在下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大家首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并记录在电子教案中,以引起下一届老师的注意。
3.注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上期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认真钻研教法,注意教材能力训练的梯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有层次的训练,为中考高效复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4.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本期拟全体组员阅读教学专著两部,并作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5.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彰显作用。
6.继续开展“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这个学期将继续开展。各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1.教学进度
3月:第1、2单元(9+5)、作文两篇
4月:第3、4单元(6+7)、作文两篇、期中考试
5月:第5、6单元(6+6)、作文两篇
6月:总复习、作文一篇
2.备课安排
陈雄英 | 课时 | 陈新尧 | 课时 | 谭玉兰 | 课时 | 周 帆 | 课时 | 李贻芳 | 课时 |
1 | 2 | 2 | 2 | 7 | 2 | 4 | 1 | 3 | 1 |
11 | 2 | 12 | 2 | 16 | 3 | 13 | 1 | 15 | 2 |
17 | 2 | 20 | 2 | 22 | 2 | 21 | 2 | 19 | 1 |
25 | 2 | 27 | 2 | 30 | 2 | | | 26 | 2 |
| 8 | | 8 | | 9 | | 4 | | 6 |
作文5 | | | | 作文1 | | | | 作文3 | |
计划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