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说‘‘木叶’’
林庚
作者简介
林庚,北大著名学者、诗人,有《唐诗综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近 影
一九三三年留
现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用“木叶”甚至“落木”而极少看见用“树叶”或“落叶”
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木
落叶
暗示
艺术特征
木:
暗示
微黄与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艺术特征
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木叶
疏朗绵密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_。
落木千山
空阔
木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庭中有奇 ,
绿叶发华滋.
树
树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浓密繁华
1: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 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
2:女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3: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臣
4:其他:折柳送别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ying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木叶
树叶
概念
艺术形象
?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暗示
生活常识暗示
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亡国之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失意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孤独之愁)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的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恨别鸟惊心
千山鸟飞绝
柴门鸟雀噪
鸟鸣山更幽
羁鸟恋旧林
有空远感觉
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
骤雨初歇
夜来风雨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
红雨随心翻作浪
空山新雨后
叶上初阳千宿雨
山色空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月
月上柳梢头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时茫茫江浸月
山高月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
床前明月光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
美丽、忧愁、冷清、思念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银烛秋光泛画屏
红烛自怜无好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洞房昨夜停红烛
相思情、愁别意
日
夕阳无限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东边日出西边雨
夕阳 ,表示一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