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雷 雨
曹禺
制作人: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曹婷
(节选)
本节课学习重点
了解曹禺的有关情况,了解《雷雨》在现代话剧史是的重要地位
熟悉剧情,理解戏剧文学的舞台性
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父曾任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八个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力作,它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它写的主要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周家,周朴园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冷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而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来把四凤带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后又被遗弃的婢又在周家矿长里做工,并且是罢工的工人代表,和周家对立斗争……重重矛盾,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客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直至雷电交加的风雨之夜在主要人物死的死疯的疯中进入尾声。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都是和雷雨有关,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意在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社会里,一场大雷雨(大变动)即将到来的中国社会现实。
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
周 萍
繁 漪
周 冲
侍 萍
鲁大海
鲁四凤
鲁 贵
1、主仆兼“夫妻”关系2、主雇兼父子关系3、主雇兼兄弟关系4、同母异父关系5、“母子”兼情人关系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 的原则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
时空高度集中
周朴园与鲁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走侍萍。
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杀,被人救起。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
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他保留着
以前的家具和关窗的习惯,还多次派人到无锡去打
听侍萍的下落。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个
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而发家。
工人罢工,框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人。周朴园收
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矛盾冲突:
第一层: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现在的矛盾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周对侍萍有没有感情?
“……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记得生日
保持旧摆设
保留旧习惯
……
……
周朴园前后矛盾----真侍萍站在眼前,他的态度如何?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恐惧
还有哪些话能看出周的恐惧心理?
——稳住侍萍,怕旧事张扬,并急于要赶走侍萍,免得夜长梦多。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周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
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自私
伪善
残忍
冷酷
?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有的人用他三十年后重见侍萍时的冷漠、惶恐、羞怒态度,否定他过去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这是把人物思想感情简单化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冷酷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他则如好龙之叶公见到了真龙一样唯恐躲之不及,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
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
“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
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
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
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
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了。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
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他怀念侍萍的一些举动,并不完全是自作多情的矫情,也多少反映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也并不完全是“以此来自欺欺人”的假象,倒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了一种对于自己“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而进行自责的情绪。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
把同志描写得光辉夺目,以致你已经完全认不出他的容貌;但对于敌人却总是用一种黑的颜色来描写,而且差不多总是把他描写成一个实足的傻瓜或魔鬼。我认为这不是正当的。
——高尔基
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一)、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二)、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