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0* 过秦论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10* 过秦论

  • 格式:  PPT
  • 大小:  2.28M    36张
  • 时间:  2015-11

《过秦论》ppt课件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过秦论》ppt课件9《过秦论》ppt课件9《过秦论》ppt课件9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过秦论
作者:贾谊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 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贾谊井
贾谊祠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贾谊
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
“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录音后齐读课文
重点掌握的字、词、句式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雍州   逡巡   销锋镝   瓮牖
氓隶   猗顿   锄耰棘矜  非铦
长铩   度长絜短  万乘   作难
合从   景从    乐毅   蒙恬
yōng qūnxún dí yǒu
méng yī yōu qín xiān
shā duó xiè shèng  nàn
zòng yǐng yuè tián
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
②倔起于阡陌之中。
③赢粮而景从。
⑤百有余年。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倔”通“崛”,突出。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何”通“呵”,呵问、盘问。
“有”通“又”。
古今异义的词:
①务耕织。
②蒙故业。
③西举巴、蜀。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⑤以致天下之士。
⑥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⑦才能不及中人。
⑧相与为一。
务:努力从事。
蒙:继承。
举:攻取。
爱:吝惜。
致:招纳。
以:把,为:作为。
中人:一般人。
与:结交。
①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皆明智而忠信。
③铸以为金人十二。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秦以区区之地。
⑦斩木为兵。
⑧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拱手:比喻毫不费力。
明智:贤明聪慧,信:可靠。
金:金属。
响应:像回声那样应和。
区区:少,小。
木:树木。
山东:崤山以东。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作状语:
帝王:称帝称王。
履:登上。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③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shū之子。
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招致。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鞭:用鞭子。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在北方。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
响:像回声一样;景:如影随形。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尊贤而重士。
贤:贤能的人。
③因利乘便。
“利、便”都解释为:便利条件。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
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逐北。
亡:逃走的军队。
动词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斗。
②流血漂橹。
漂:使······漂浮。
③伏尸百万。
伏:使······倒在地上。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使······朝拜。
⑥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使······灭亡。
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削弱。
②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弯:使······弯、拉开。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④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弱、削弱。
特殊句式
 然臣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置句
 聚之咸阳。  省略句
 以为桂林、象郡。  省略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  省略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
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做在书本上)。
第三课时

理清全文思路: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⑤秦教训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 兴亡过程
(1-4)
二、分析原因(5)


崛起(1)
发展(2)
极盛(3)
(4)
《过秦论》内容结构
始皇
陈涉
析因

陈涉
秦朝

功业相反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秦国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成败异变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主要内容
“数百”
地  位

出  身
陈涉
秦始皇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瓮牖枢之子人,
迁徙之徒”
“至尊”
“行伍之间”
王侯之家
万乘
“良将”“信臣精卒”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劲弩”“利兵
“阡陌之中”
据亿丈之城
对比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 . 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 . 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 . 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 . 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 . 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写作特点
以史实为依据寓议论于叙述中加以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
   本文是史论文体。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用词精雕细刻,有明显的辞赋化。其中的排比、对比、衬托手法铺排渲染,文气酣畅,气势磅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说明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劝戒后来的统治者只有施仁义,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同时,这也体现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什么却以大部分篇幅来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