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氓

  • 格式:  PPT
  • 大小:  2.01M    77张
  • 时间:  2015-11

《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77页)
诗经
衡阳县第一中学 聂仲生
2013、12、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诗经知多少?
卫风·氓
文本阅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méng),民。现代汉语中读作(máng),流氓。
(chīchī),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布币。
买,交易,交换。
通“非”,不是。
走近,靠近。
指商量婚事。
你,先秦时表尊称。
渡过。
(qiān),本指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qiāng),请,愿。
通“毋”,不要。
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古义:直到;今义:递进关系连词。
古义: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译文:有个青年笑嘻嘻地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
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
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
定为婚期吧!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héng)登上。
倒坍的墙壁。垝:倒坍。垣:矮墙。
眼泪。
(zài)又,且。
用龟甲占卜。
(shì),用蓍(shī)草占卦。
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不吉利。
财物,指嫁妆。
指示代词,那。
承接关系连词,来。
借代手法,以人物的居住地代人物。
介词,用。
已经。
译文: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
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
喜得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著草占卜,结果很吉利。你
用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
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xūjiē),感叹词。于,通“吁”。
(dān),迷恋,沉溺。
通“脱”,解脱。
用法同“氓之蚩蚩”的“之”。是放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物主代
词,它的。
动词,吃。它还可表“吃的东西,粮食”意。另外当它读作sì时,意为“供养,给……吃”。
连词,和,跟,同。
用法同“桑之未落”。
尚且,还。
译文: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很润泽。唉呀斑
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呀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迷恋。
男子迷恋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迷恋爱情,是不可解
脱的。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
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到,往。
(shāng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
(jiān),浸湿。
围着车子的布幔。
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无,没有。
准则。
主谓间的结构助词。
代词,它。
连词,表承接关系。
古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泛指多次。
本义为“吃”,此处引申为“过着”。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三心二意。
不专一,指变了心。
译文: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
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的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
四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有二心。男子的
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没有,不。
指家务。
劳作。
(sù)早。
起来。
一天。
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义。下面的“静言思之”的“言”用法相同。
满足,实现。
(xì)笑的样子。
静下心来。
自身。
伤心。
多年。
作为。
(mèi),睡。
已经。
代词,他,
他们。
代词,代
这件事。
达到……地步。
译文: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就
对我施以凶暴。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讥笑我。
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自身感到很悲伤。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
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怨恨。
(xí)低湿的地方。一说是水名,即“漯(tà)水”。
通“畔”,边,岸。
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jì),称为“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欢乐。
欢乐、和悦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指代誓言。
了结,终止。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
和,与。
共同,一起。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助词,的。
想。
代词,他
违反。
思想,考虑。
译文: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却使我产生怨恨。淇
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少年时代多么欢乐,有说有笑是那
样的开心。当年的誓言是多么的诚恳。不想现在却变了心。
违反誓言不念情,那就让这场爱情了结了吧!
之字用法总结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①--⑤、助词,无实意
用于主谓之间
⑥:代词,指代那件事
⑦:助词,
译为“的”
补充(成语)
1、二三其德
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2、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4、总角之交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结构及情感图示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追忆
哭诉
痴情幸福
甜蜜欢喜
悲苦不幸
伤心怨恨
痛苦抉择
沉痛决绝
婚前
婚后
对比
分手
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她的性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诗句)本文对比还有什么作用?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即见复关,载笑载言。
纯真温柔 热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勤劳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坚强
总角宴宴,言笑宴宴。
婚前
婚后
感悟
内容探究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
1、 “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3、 社会制度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
4、社会道德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其次,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导致对女性命运的冷酷。
看不见的“手”——谁偷走了我的爱情?
《氓》之
婚姻破裂
“士”之变心
社会道德
社会制度(经济)
年老色衰
现代婚姻破裂
结 论
一、婚姻中的女子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和人格尊严。
二、婚姻必须用爱情维系,且女子应当保持自已的个人魅力。
三、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和责任。
提示语: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应该一生保持的。
拓展阅读
阅读舒婷的诗《致橡树》,把握其中的女性形象,体会它的主题思想。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阳刚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鉴赏手法——赋、比、兴
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
(赋)
(比、兴)
(比、兴)
(赋)
(赋、比、)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据此并结合示例,不难写出。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练习
再 见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我好想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I love you
采薇
《诗经》
字词注音
岁亦莫止
猃狁之故
载渴载饥
王事靡盬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xiǎn yǔn
zài

kuí
féi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无。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古今异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一章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二章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第三章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第四章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í kuí):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主帅。小人:指士兵。腓:隐蔽。[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两端用象牙镶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孔棘:十分吃紧。棘:同“急",紧急。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第五章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气词,无实义。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六章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整体思路
一、思归(1—3章)
二、战事(4—5章)
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三、归途(6章)
归途情景,痛定思痛。
《采薇》一诗表达了普通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从“采薇”写起?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是“比兴”的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主  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写作特色
一、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不直接写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
二、情景交融(最后一章)
三、重章叠句,音节和谐(开头三章)
四、比兴
五、反衬
前人的评价
东晋谢安问子弟们《诗经》中何句最佳,谢玄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清沈德潜谓其“实是佳句”。
清王夫之认为前两句是“以乐景写哀”,后两句“以哀景写乐”,从而达到了“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随堂练习
1、解释
靡( )室靡家 不遑( )启居
载( )饥载渴 靡使归聘( )
彼尔( )维何 忧心孔( )疚
雨( )雪霏霏 岁亦莫( )止
小人所腓( ) 曰( )归曰归
2、 《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______篇,又称“诗三百”。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______”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______”是专门用宗庙祭祀的音乐。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 、 ______三种
3、解释成语: 宜室宜家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课后积累
咥其笑矣(xì) 及尔偕老(xié)
隰则有泮(xí)(pàn) 狁之故(xiǎn)(yǔn)
靡使归聘(pìn) 四牡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鱼服(mǐ)
2.通假举要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
(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5)岁亦莫止(“莫”同“暮”)
(6)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狁孔棘(“棘”通“急”)
“至”为动词,到达;“于”为介词,引出处所
多年
指将帅
指士兵
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狁打仗
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来即我谋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8、阅读美文:《穿越诗经的河流》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