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7 记念刘和珍君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7 记念刘和珍君

  • 格式:  PPT
  • 大小:  406K    25张
  • 时间:  2015-11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人的崇高精神。
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学习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检查预习:
一、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桀骜 赁屋授课 黯然 喋血 噩耗 惮 戮 浸渍
二、解释下列词语。
桀骜 寥落 菲薄 攒射 长歌当哭 深味 造化
选自《华盖集续编》
华盖:古代的星名。传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作主之兆,而俗人只好碰钉子。鲁迅取名“华盖”,是暗喻反动派的围攻和迫害
有关时代背景: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下午,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帝国主义反而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帝国主义国家,向段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
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去执政府请愿。当游行队伍抵达政府国务院东辕门时,早已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四至九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严正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相继写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4 月1 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简介
刘和珍(1904--1926),江西省南昌市人。
1918年,刘和珍考入南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编辑。课余常常阅读《新青年》、《新潮》、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书刊。1921年冬发起创办“觉社”,提倡白话文,并组织各校青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和媚外卖国的军阀作斗争。
1923年秋天,刘和珍从南昌省立女子师范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学校预科,后升入英文系。入校不到一年,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
在女师大风潮期间,刘和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和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作斗争。当杨荫榆阴谋将她和许广平等六人开除时,她愤慨地对张静淑说:“开除我不要紧。可是杨荫榆不走,学校就不能改进。”刘百昭还打算派军警押送刘和珍回南昌。刘和珍听到消息后说:“这事倒极有趣,押回去,我又来,其将奈我何。”
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为了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最后在段政府前英勇牺牲。
1悼念逝者
2唤醒生者
3为国而死
4惨痛根源
5崇高伟大
6血痕必将扩大
7牺牲的意义
侧重怀念、哀悼
侧重揭露、控诉
侧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写作目的
颂扬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
意义所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一——二)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第二部分(三——五)颂扬刘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
第三部分(六——七)指出“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所在。
贯穿全文的线索——
悼念死难烈士 悲
痛恨反动派 愤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1、纪念死者
2、使庸人牢记这笔血债
联系上下文,说说练习二第一句的含义
“尤”,副词,更加。“出离愤怒”,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了极限,无法抑制,无法忍受了,“深味”,深深地体味;“非人间”,不是人间,指反动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实为人间地狱;“最大哀痛”,对死难烈士的最深沉的痛心悼念之情;“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献,表示作者对死难烈士的由衷的敬意。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表示要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非人间”;(二)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警告“非人间”的妖魔鬼怪,不要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用同物偿还。
练习二的第二句的含义是什么?
“直面”:直接面对。
“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
“幸福者”: “以……为幸福”的人。
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
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他们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从写作缘起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起说了那么多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两节为什么老围绕这一点展开?
一、作者借这一话题,把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爱国力量、反动势力、中间市民)概括进去了,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
二、写出了自己的感情历程: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为全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毅然预定 《莽原》全年
毅然
不为势利所屈,然至于泣下
欣然前往请愿而遭残害
欣然
渴求真理
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
满腔爱国热忱
刘和珍的主要事迹:
黯然
第四节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五节却又说“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强烈的愤怒之情。
思考:第二部分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平时
遇害
概况
细节
讨论:文章反复写她”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有什么作用?
既写出了刘和珍的善良、温柔,又驳斥了反动派诬陷的卑劣无耻以及暴行的惨无人道。
请以时间为序,理清第四节的思路。
听到噩耗
怀疑
见尸骸
听诬蔑
悲叹怒吼
思考:为什么听到噩耗后,思路要展开到怀疑上去?
第七部分第二段
中心歌颂中国女姓的伟大,指出“三·一八”烈士死难的意义
三句话的意思:1、赞扬刘和珍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
2、高度评价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
3、点明死者对将来的意义。
一、抄写下列词语:
寥落 桀骜 喋血 尸骸 殒身不恤 浸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其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反复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考:作者在一、二两部分中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怎样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作者在文中还写了这样的话:“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些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理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