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战国策是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原是卫人,叫庆轲,到了燕国以后,改名荆轲,他是燕国元老田光的好友,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元老田光。太子丹与荆轲一见如故,互倾肺腑之言。几经恳请,荆轲接受了刺秦任务。太子丹万分高兴,奉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以后,就是便是课文所记。
荆轲
整体感知
1、听录音,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难字的读音和难句的节奏。
2、对照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3、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读准字音
淬
樊於期
(wū)
拊心
(fǔ)
戮没
(lù mò)
骨髓
(suǐ)
自刎
(wěn)
揕其胸
(zhèn)
变徵
(zhǐ)
濡缕
(rú)
偏袒扼腕
(tǎn è wàn)
惶急
(huáng)
被八创
(bèi chuāng)
箕踞
(jī)
cuì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当时,秦于前230年灭韩,又于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想派刺客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背景简介
战国形势
◎公元前45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前344年魏惠王称王,是七雄中第一个称王的。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2年楚赵燕灭亡
◎前221年 秦灭齐统一
廷刺秦王
图穷匕见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 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 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 可得哉? ”荆卿曰: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 而无
信, 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 樊将军,秦王购 之 (以)金千斤,
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秦王必
占领
掠夺
南部边界
就
请求
卿: 对人的尊称。
旦暮:早晚,形容时间短。
经常侍奉
(又)怎么
没有
请求
却,表转折
信物、凭据
接近
应作:千斤金
亲:形作动, 亲近,接近。
定语后置
即万家邑
邑: 聚居地,封地。
如果真的
给
一定
重金征求
拜会,前往
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丹不忍以 已 之私, 而伤 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 虑 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 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 念,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
说同悦,乐意
接见
有以: 有所以,有用来……的。
就能够有办法来报答
因为
穷困:走投无路,古今异义
归附
为了自己的私事
辜负了
心意
改变
对策
对待
狠毒
被杀戮和没收为奴隶
同族的人
定语后置
将奈何:(你)打算怎么办
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
每当想到这些
到
不过
想不到
于是,就,同义副词
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之)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 耻 除 矣。将军岂 有意 乎?”樊於期偏袒 扼腕
而进 曰:“此臣日夜切齿拊( fǔ)心 也,乃今 得闻教!”遂自刎。
一种办法
可以用(它)解除
忧患
并,表递进
怎么样
上前
对它怎么办呢(愿听高见)
前:名作动
秦王
好好地
抓住
zhèn刺
既然这样,那么
被
欺凌,侵犯
耻辱
疑问副词,是否,是不是
想法
偏袒:脱下一支衣袖
偏袒:古今异义
走近一步说
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
如今才得到你的教诲
就
太子闻之,驰 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 无可奈何,乃遂
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 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 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
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 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 人不敢与 忤视。
。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 欲与(之)俱,其人居 远 未来,而为(之)留待。
驾车前往
同义副词,表已然, (事)已至此
同义副词,于是
预先寻求世上
锋利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买到
收起来装好
函: 用匣子封闭起来,名作动词
工匠
准备行装
(使秦)
忤: 逆,相对
同(他)正眼看
做副手
等待一个朋友
等待的人
和(他)一起去
住在远处
因而
留下来等待
顷之 未 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 悔,
乃复请 之曰:“日 以 尽矣, 荆卿岂 无 意哉? 丹请 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 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今提 一匕首入不 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之)俱。
今太子迟之,请 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中知其 事者,皆白 衣 冠 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 祖, 取道。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 而歌,
过了些时候
动身
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
迟:形作意动,以……为迟,认为他迟。
又请求他
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
请允许我
派
发怒
斥责
没用的人
通‘返”
拿着
不可预料
停留下来的原因
同去
意动,认为迟
请允许我辞别
代词,这
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 名作动
祖: 古时出行先祭路神称祖,亦称“祖道”。
祭过路神
上路
敲着
和着节拍 唱歌
为 变徵之声,士皆 垂 泪涕泣。 又 前而 为歌 曰:
“风萧萧 兮易水寒, 壮士 一去 兮 不复还!”
复为 慷慨 羽声, 士皆瞋目, 发 尽 上 指 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 至 秦,持 千金之资 币物, 厚 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发出 悲凉 声音
作歌 唱道 (荆轲)
萧萧风声悲鸣啊彻骨寒冷
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来!
发出
声调激愤
睁大眼睛
上:名作动
坐
始终
回头看一眼
已经
拿着
价值千金的 钱财礼物
优厚地 赠送给
币: 礼品,古今异义
中庶子: 官名。蒙嘉: 人名
嘉为(之)先言 于秦王曰:“燕王诚 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
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 守 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 陈, 谨 斩樊於期头,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使使 以闻大王。
并
唯 大王命 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 九宾,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替(他)事先进言向
确实
惧怕
抵抗
出兵
威势
做秦国的大臣
排在
全
行列里
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
能侍奉 守住祖先
恭谨地
派使者
希望听凭
大王的吩咐
穿起上朝的礼服,,名词作动词
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省略介词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 至陛下,
秦武阳色 变 振恐, 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之)
谢曰:“北 蛮夷 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之)毕 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 取 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
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 引而起, 绝袖。 拔剑,
剑长,操 其室。时 恐 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捧着
按次序进宫
殿前台阶下
脸色
害怕起来
怪: 以……为怪,意动用法,对此感到奇怪。
替
谢罪
边远地区的粗鄙人
稍微原谅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取来
献给秦王
打开
全部打开
趁机
刺
到
拿的
惊骇
挣扎
扯断
握住
剑鞘
当时
(秦王)又怕又急
插得紧
立即拔出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 卒 起 不意,
尽失 其度。而 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 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 不得上。 方急 时,
不及召 下 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 无以(之) 击 轲,
而乃以手 共 搏之。
是时,侍 医 夏无且以其 所奉 药囊提轲。秦王方 还柱走,
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剑以击荆轲,
还同环:绕着
卒同猝:突然发生
常态
按照
侍立在
一点兵器
君王的命令
上殿
正
危急
殿下的侍卫
无以: 没有用来……的。没有武器来击杀
卒同猝,突然
惊慌失措
就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
随从医官
用自己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
正
怎么办
就
把剑背在背上
断其 左股。 荆轲 废,乃 引 匕首 提 秦王,不中,中柱。
王复击轲,被 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箕踞 以骂曰:“事所以
不成者, 乃 欲以生 劫 之,必得 约契以报 太子也。”
左右既前, 斩荆轲。秦王目眩 良久。
大腿
倒下
举起
dǐ投击
受了
八处创伤
成功
靠
象箕一样,张开两腿坐着,箕踞:名作状。
的原因
就是
活生生地劫持
上前
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荆轲刺秦王
开端(1、2):行刺缘起
结构分析
发展(3~9):行刺准备
高潮(10~17):廷刺秦王
结局(18):荆轲被斩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助手
怒叱太子
易水送别
厚遗蒙嘉
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倚柱笑骂
大军压境
计议行刺
遇难身亡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说,通“悦”,高兴。
反,通“返”。
振,通“震”,震慑。
见,通“现”。
还,通“环”,绕。
卒,通“猝”,突然
文言知识
2、重点实词
微太子言
假如没有
今行而无信
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因为
今闻购将军之首
悬赏
今太子迟之
认为慢
终已不顾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愿举国为内臣
轲自知事不就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自引而起
回头
赠送
全
成功
举起
伸、挣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左右既前
其人居远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名词作状语,向上。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4、一词多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诸郎中执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双手捧着
献上
兵器
士兵
军队
回头看
不过,但
奉
兵
顾
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币:(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5、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货币物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提:(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股:(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5)诸郎中执兵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断其左股
6、特殊句型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状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状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见燕使者咸阳宫(状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7、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将奈何
将军岂有意乎
荆卿岂无意哉
仆所以留者
有用来……的办法
没有用来……的办法
表疑问,对—怎么……
表揣度,是否……呢
表反问,难道……吗
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 为:……的原因。
翻译句子,要求意准句顺。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7、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