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出师表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奏表的特点,认识诸葛亮。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及一些虚词的读法。
3. 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一)资料助读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希望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作者写作此表,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叙述和议论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二)自主学习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及一些虚词的读法。
2.理清行文思路。
共学助行(活动设计)
1.收集赞美诸葛亮的诗和对联。
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杜甫)
对联: 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②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③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④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2.介绍“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主要作用是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这种文体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3.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崩殂(cú) 疲弊( bì) 忠谏(jiàn) 遗(wèi)陛下 倾颓(tuí) 费祎( yī )妄(wàng )自菲(fěi)薄 裨(bì )补阙(quē)漏 攸(yōu )之 行( háng)阵
苟(gǒu)全 陟(zhì)罚臧(zāng)否( pǐ) 攘(rǎng )除 猥(wěi )自枉屈
夙(sù )夜 驽(nú )钝 咨(zī )诹(zōu ) 斟(zhēn ) 酌(zhuó )
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2)小组内交流,互纠字音。
4.二读课文:准确流利的诵读课文,请学生分组、个人诵读。
学法指导:
(1)注意朗读节奏,注意体会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2)指名学生试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3)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5.三读课文,注意下列文言词汇,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崩殂(皇帝去世) 疲弊( 困苦穷乏) 不懈于内(松懈) 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引喻失义(说话不当) 陟罚臧否(奖善罚恶)
有所广益(增加益处) 行阵和睦(军中将士和睦相处) 叹息痛恨(痛惜遗憾)
贞良死节(以死殉节)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苟全(苟且保全)性命 卑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 驱驰(奔走效劳) 夙夜忧叹(早)
庶竭驽钝(竭尽驽钝之才) 损益(兴利除弊) 进尽忠言(进献忠言)
咨诹善道(征询治国的好办法) 察纳雅言(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
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6.整体把握课文,思考作者写此表的目的是什么?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要点: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表达了作者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三.课堂总结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了解每一段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