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致女儿的信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2、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出示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 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童话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对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他是一位关心女儿成长并与之平等交流、睿智的父亲;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当小学教师,先后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等荣誉;他在教育上有很多有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主张;他所著教育著作颇丰,主要代表作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 他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致女儿的信》。
1、请速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学生边复述,教师边完成板书。(可正音)
2、这个故事你懂了吗?假如你是作者的女儿,你看完故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紧扣语言点,从故事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角度,或从上帝的角度,或从故事的寓意的角度,谈一谈看法。 明确: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如: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爱情远大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根据作者对爱情的解释即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因此,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能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可齐读书上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爱情的真谛? 明确: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4、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可从“父亲”对“我”的态度及回答的方式来评价。 明确:睿智,与女儿平等交流。
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艺术家对话:
1、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是海枯石烂、永不背叛的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天涯海角、阻隔不断的爱情,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 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是生死相许、至死不悔的爱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爱情。
2、现代诗歌中的“爱情”:欣赏舒婷的《致橡树》。
诗中写出了“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表达了一种伟大、高尚的爱情,是一种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爱情。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总结:爱情是什么?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还是秦观笔下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牵肠挂肚?是简•爱与罗切斯特追寻的灵魂的平等,还是杰克和露丝在“泰坦尼克号”上演绎的惊心动魄?也许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也许有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也许有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怅惘……其实,谁也无法用语言去真正地诠释这份亘古以来便饱含无数悲欢离合的感情——有人崇尚那个“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也有人相濡以沫,“风风雨雨相伴过”-——它早已成为一道弥足珍贵的风景,定格在每颗易感而又多情的心灵。
与自己对话: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写出对爱情的理解。 (播放《最浪漫的事》,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
一、基础巩固: 1.苏霍姆林斯基,是________(国别)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忐忑( )( ) (2)宿愿( ) (3)一抔( )黄土 (4)刹( )那间 (5)怒不可遏( ) (6)繁衍( ) 3.理解句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下面一段文字与本文一样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爱情这个问题的,读完后,说说你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很仔细的挑挑拣拣,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结合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关于爱的思考》 2.(1)tǎn tè (2)sù (3)póu (4)chà (5)è (6)yǎn 3.这句话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能力提高】 1.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提示:“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然而,尚处青春期的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沉实的爱情的。
学完本文之后,花季的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请把你对爱情的感悟拓展成400字的文字。(推荐阅读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