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技能: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诵读法、讨论法.
学生基础不好,朗读时不能正确断句,感情把握不准。
重点:弄清课文题目的含义。
难点: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小说《心声》,他的故事发生在校园里,故事的主人公李京京遇到了成长过程中困惑和挫折。他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黄蓓佳的《心声》——二二)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感知情节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
2.找一个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或者场景变化来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
a.公开课前,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不让他读。
b.回家路上,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
c.次日放学,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d.公开课上,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3.听了这个故事后,你被打动了吗?那么请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情节或语句大声的读一读,读出感情,读出京京的心声!(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中有很多描写李京京心理活动的句子,请大家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a.直接心理描写: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人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等;
b.间接心理描写,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的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话语,课上“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
c.作用: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之所以感人也得益于细腻的心理描写。
2.如何评价京京?
生:李京京是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的好学生。
3.怎样评价程老师?
生:认真好强,果敢自信,工作认真负责;但有点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形式。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下面的一句话补充完整。(教师示范)
《心声》表达了李京京渴望———————————— 的心声。
a.渴望公开课上朗读;b,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c.渴望父母和好,家庭温暖;d.渴望亲情和友谊,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e.渴望情感的倾诉与渲泄……
2、我们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a.要勇于追求,不怕失败。b.要铭记亲情和友情。c.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d.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
五.课外作业
成长中的你是不是有很多感慨想说给老师、父母和同学听呢?
请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大胆地把你的心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