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2、探究杨修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对名著《三国演义》也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多少有些了解。学生个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1、品故事;2、析性格;3、明死因。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杨修的真知体现在什么地方?
1、杨修“真知魏王肺腑”吗?
2、从什么地方可看出他的“恃才放旷”?
3、对杨修的“恃才放旷”,曹操是什么反应?
4、概括杨修、曹操各自的性格。
1、讨论:杨修之死,谁之过?
2、讨论:如果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该怎样与曹操这样的老板相处,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学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什么,可以是墓志铭、挽联、打油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