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2.积累文言词汇;练习复述
3.培养朗读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古典名著的兴趣
2.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3.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三国演义》,粗略知晓魏蜀吴三国之争。接触过曹操及其诗歌。
1. 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多少鲜活的面容啊。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
学生谈文学常识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走进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
1.字词 请学生齐读字词。
2.翻译句子
读准课后的生字词,结合注释翻译难理解的句子
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较熟练地解决浅易文言文的翻译。
阅读并翻译
巩固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1.杨修因什么事被杀?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会逃脱被杀的命运吗?为什么?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曹操态度怎样?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4.文章在层次安排顺序上有何特点?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带问题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把握文中的矛盾冲突,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关键
回顾曹杨之间的故事,分析曹杨的人物性格特征: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对比分析曹杨矛盾,分析归纳人物性格
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罪在曹操
过在自己
缘于政治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掌握文学的虚构性和历史的真实性
避免学生将文学艺术的加工与历史的客观混为一谈
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自由发言,发表个人观点
学会如何谦逊做人,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避免狂妄自大、孤傲自负……
《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1.完成小小评论文《我看杨修之死》,字数控制在500左右。
2.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杨修死前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