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罗贯中和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性格,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探讨杨修的死因,从中汲取做人的道理。
该班学生有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周边农村,语文基础极为薄弱,积累的常识较少,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欠缺,更是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两年多来的共同努力,有所长进,但是他们学习的依赖性还是很强,还需要继续努力。
【学习重点】
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深入全面地探讨杨修的死因,从中汲取做人的道理。
由学生演讲《望梅止渴》导入:这则出自《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曹操睿智的一面,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却赋予了他极为复杂的性格,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来一看究竟。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 佯怒( ) 大簏( ) 食讫( )
麾军( ) 伺察( ) 谮害( ) 绰刀( )
高阜( ) 禀请( ) 主簿( ) 拈弓( )
数犯( ) 恃才( ) 心恶之( ) 夏侯惇( )
3、解释下列词语
主簿: 班师:
佯惊:: 号令:
麾军: 谮害:
恃才放旷:
4、简介作者和《三国演义》
5、查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和情节
二、合作学习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杨修因何事被杀?如果没有这件事,他是否可以幸免于难?为什么?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4、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兵败之后,曹操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三、问题探究
1、课文在交代曹、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试结合文意分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2、文中刻画的曹操形象和历史上的曹操形象一致词吗?如何理解?
3、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2、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3、杨修才思敏捷,却因其恃才放旷而被曹操杀害,我们应从杨修之死中得到哪些启示?
想一想,练一练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同学们有何收获?
布置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希望大家找到《三国演义》,并耐心地去阅读它,品味它,请相信,里面的世界绝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