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整体感知,学会复述课文,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体味心声的深刻内涵,理解小说的主题
4、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心声》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故事性强,情节鲜明,很接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文中天真、纯朴、渴望亲情的李京京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引起感情的共鸣,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通过师生互吐心声,让“心声”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2、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一、导语设计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声。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介绍
黄蓓佳:当代女作家,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长篇小说 《夜夜狂欢》等。
2、知识回顾(学生回答)
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读准下列字音
发窘 抽噎 噗 纸捻 蜷 簪 琅琅 恍惚 抽泣 棱角分明 毛毛剌剌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学生自读讨论完成)
提示:注意
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在复述的基础上,感知情节,梳理结构,把握矛盾冲突。
要求:用最精练的语言(比如说两个字)概括情节的几个阶段。(学生讨论完成)
故事情节:
公开课前——(想读课文)——开端
回家路上——(偷读课文)——发展
次日放学——(听读课文)——发展
公开课上 ——(终读课文)——高潮和结局
3. 综观情节的发展全过程,你找到的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学生讨论完成)
主要矛盾冲突是: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朗读。
四、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他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结合小说内容谈你对该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出评价。
程老师: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不够,最后深感懊悔自责。
五、合作探究,探讨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课文以“心声”为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心声”的三层含义:
(1)、李京京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2)、李京京渴望表达感情的愿望。
(3)、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愿望。
3、讨论归纳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来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了教育领域里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表露你真情,倾吐你心声
从小到大,我们都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师长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老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下面。
,我想对你(您)说:“ 。”
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长信,以述说自己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