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积累生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2.整体感知,熟悉故事大意,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本班是九年级的一个毕业班,学生对小说的把握已有一定的基础,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欣赏香菱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
大家度读过《红楼梦》吗?那么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略)
有人喜欢孤高傲岸的黛玉,有人喜欢聪明温柔的宝钗,有人喜欢拨拉精明的王熙凤,才能非凡的探春,有人喜欢懦弱不幸的迎春,俏丽刚烈的晴雯,温柔乖巧的袭人等。《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那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多读。
1、初读课文,一读香菱
初步感知香菱形象,问:读了课文,香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由发言。
2、精读课文,二读香菱
1、《香菱学诗》在原著中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觉得苦吗?让我们浏览全文,圈画出文中体现香菱的“苦吟“的语句。
悬想: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苦索:皱眉含笑、徘徊屋外、,凝神苦思
顿悟:挖心搜胆,心无旁骛,对灯出神,三更上床,五更睡去,梦中成诗
一个刻苦学诗的香菱
2、我们都觉得香菱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
品读香菱在文中的15次笑和香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表情是与内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这些品读,看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学、自信、聪明、对诗执着、痴迷、温婉,隐忍
外人都觉得香菱苦,但她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这种状态被称为“痴迷”
改回目:慕雅女雅集痴吟诗
一个痴心学诗的香菱
3、三读香菱
1、香菱学诗三次成稿方才得到肯定,让我们通过香菱的诗走进香菱,看她的诗中有没有她的影子,寄予了香菱怎样的希望。(根据钗黛等人的评价,赏析这三首诗,重点最后一首)
不雅,太俗白——能借他物,用修辞,却跑题了——起承转合恰到好处
(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解析:最后一首诗有香菱的影子,寄予了诗人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感情。
(加入香菱的身世介绍)
2、再次品读香菱的语言“姑娘何苦打趣我,我只不过是心理羡慕,在学着玩罢了。”
苦笑、无奈、凄凉
小结:家中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孤苦没人理解,与其说香菱羡慕她们学诗不如说香菱羡慕她们的生活。蕙质兰心的香菱走进大观园遇到这些才女们,渴望被燃烧,她想通过诗赢的人们的尊重,表达内心的悲苦。
改回目:慕雅女雅集吟苦诗
一个隐忍、美丽、蕙质兰心的香菱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原回的标题,同时根据香菱的身世深入思考: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曹雪芹安排香菱进大观园有何特别用意?
投影《香菱判词》,教师简单解释。
让香菱学诗,让读者看到香菱不仅有美好的容貌,而且有诗性的品格,这样香菱最后的不幸就更加令人同情。美的毁灭是悲剧。
教师总结:在《红楼梦》中应该同情的又何止一个香菱呢?晴雯,一个美丽爽朗的女性,是因为生的美丽遭人嫉恨,最后被赶出大观园,悲惨的死去;尤二姐,美丽善良,被贾琏占为小妾,最后被王熙凤害死;鸳鸯,美丽能干,很多人打她的注意,但她誓死不嫁人,最终难逃魔掌,只能选择自杀。
曹雪芹的书斋名叫“悼红轩”,是表明他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一部红楼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5、课堂小结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赞歌,也是一曲女性的悲歌。《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毛主席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代作家王蒙说:“《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何不读读《红楼梦》来丰富我们的人生,延长我们的寿命。课下阅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