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致女儿的信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忐忑、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
(2)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中的含义。
(3)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少年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关于爱情的名言和故事,能够理解爱情的深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九年级一班有36人,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有着极大的兴趣。由于基础差异大,教学难度也就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也较差。他们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爱情既好奇又困惑,总是处理不当,认识不足,有早恋的现象存在。因此,通过学习本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引导。由于学生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采取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与学生拉近距离,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加入讨论之中。又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课文中一些较深较抽象的语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措施:通过阅读和问题导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小组学习为主,交流和研讨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师生交流,引出本课主题(板书课题及作者)。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简介作者的有关情况。
(2)重点词语的正音释义。
2、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与作者对话。
(1)当“女儿”向“我”询问“什么是爱情”时,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2、与文本对话。
(1)故事中提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三种东西,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
(2)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提示:忠诚、心灵的追念。)
(4)文中的上帝对人三次不能回答他的问题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创造的,爱情征服了上帝。上帝思索着离去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6)从本文中找关键词,说说作者的爱情观。
(四)、师生共同探讨。
1、有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你在跨越这个界限,愿你幸福。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时候。”父亲在给女儿讲述什么是爱情之前,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你知道这位伟大的父亲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2、小结本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
(五)、当堂达标。
1、完成填空题。
2、谈谈对早恋的看法。
(六)、课外延伸。
(1)、请列举三个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
(2)、说说诗词中的“爱情”。
爱情是什么?是“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海誓山盟?还是秦观笔下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
也许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无怨;也许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的欣喜;也许有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怅惘……
(3)、说说生活中的“爱情”。
(七)、布置作业。
1、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对爱情的看法,把它读给父母听,告诉他们尽可以放心,你读懂了青春的含义。
2、想一想,爱情的延续要靠忠诚和心灵相系,那么友情呢?亲情呢?你又是怎样看?
3、课外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