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致女儿的信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
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件任重道远且艰难的工作。物欲横流的今天,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青少年尤为重要,不仅关乎他们的未来成长,更关乎和谐家园的创建。所以,本课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尝试。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3.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最浪漫的事”):
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同学们也处在人生的花季,多彩的的心事正困扰着我们,那些魂牵梦绕的情思正等着我们长大,我们懂得爱情的真谛吗?什么是爱情呢?
苏霍姆林斯基的14岁女儿曾经也有同样的疑惑,当她提出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述了爱情的真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认识作者,积累字词
1.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当小学教师,先后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他在教育上有很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主张,他所著教育著作颇丰,主要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
2.(1)字词积累(给加粗字体注音)
繁衍 忐忑 一抔黄土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伫立 幢 麦穗
(2)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
繁衍: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真谛:
三、师生共同用情读文,整体感知文意,自主学习。
(1)快速朗读课文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封信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回答14岁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2、文中的父亲是用什么形式来回答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的?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女儿,而要讲故事呢?
讲故事的形式,运用讲故事语言含蓄,便于说理。
3、文中的“我”对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态度如何?从文中找出来。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给予充分的尊重。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读课文5到25段)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上帝看到的东西
上帝的反应
第一次
爱情
迷惑不解、惊慌不已、勃然大怒
第二次
爱情、忠诚
怒不可遏
第三次
心灵的追念
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着离去
2.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爱情是要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的。
3.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忠诚和性灵的追念
4、“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作者把他们视为三位一体。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
善待爱情,一人的方式去爱。(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五、七嘴八舌。
(1)爱情在不同人人眼中有不同的理解,谈名人眼里的爱情观及探讨古人对爱情的理解。
(2)结合现实生活想想看,爱情除了作者提到的,还包括哪些?牵挂、尊重、理解、包容、鼓励、支持、相敬如宾……
六、 拓展延伸
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七、总结
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圣洁爱情的殿堂!
八、作业
1、课下收集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诗词及成语。
2、和同学交流身边和报道中各种感人至深的爱情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