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①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②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杨修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一个人物。他是曹操手下一位谋臣,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最后却被曹操杀害。曹操为何杀了杨修?今天让我们走进《杨修之死》一课,解读杨修的死因。
二、感知探究:解读文本
1、快速阅读文本,不理解的字词句可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也可小组讨论解决或询问老师。
2、请用一个词语说说杨修给你的第一印象?
3、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杨修的有才来?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此题采取学生抢答的方法。抢答正确给小组加分)
4、杨修展示了他的才华,他的放旷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5、杨修的恃才放旷招致曹操怎样的态度?
【幻灯片展示】
杨修的表现 : 曹操的态度: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告发曹丕簏里藏人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替曹植预设答教蒙欺曹操
破解“鸡肋”口令,擅自行动
思考:文中事件繁多,却不感紊乱,你能说说作者在叙述方式上的巧妙之处吗?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解读人物
1、咬文嚼字析性格(重点)
(1)请大家仿照以下句式来说说你对人物的认识。。
从 (事件、句子、字词)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曹操。
从 (事件、句子、字词)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杨修。
示例1、:从第五段“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这两句中,我读出了一个狂妄,自作聪明的杨修。
示例2、从第十段“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中”的“佯”字,我读出了一个奸诈狡猾的曹操。
(要求:希望同学们在探讨时,动笔记下自己的发现,要能说会写。以便展示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探讨之后,我们对两人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杨修:
曹操:
(2)文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2、是非曲直论死因(难点)
杨修因何而死?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师点拨)
四、巩固拓展:
阅读材料: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悟一悟:杨修和纪晓岚都素负才名,而结局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师点拨)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密的叙事结构,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从中汲取了写作的甘霖,更得到了做人的启示。我想用两句话来结束本课:做人莫学杨修恃才放旷,处事不效曹操阴险狡诈。努力让自己拥有健全的性格。
板书设计:
杨修 恃才放旷 行为: 生活小事→军国大事
曹操 阴险狡诈 态度: 忌之→恶之→怒之→杀之
人生启示:
1.《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小说家。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分析曹操的性格。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成语,写在作业本上。
2、文学即生活,说明文学作品与生活密切相连,请大家以《由杨修之死悟人生》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