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探究杨修的死因
3.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2.学生对《三国演义》有浓厚的兴趣。
3.学生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总结杨修之死的原因及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活动一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设置疑问,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杨修之死》,(课件: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我们会对人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会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教学活动二: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
现在请大家速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请大家为文章的七个小故事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并勾画出故事中反映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然后把你的见解与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课堂交流,一人说一个小标题。(板书小标题)
(3)杨修做的这七件事引起了曹操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板书:杨修 曹操)二人由智力游戏的对抗,到人格政事的冲突,矛盾逐步激化,致使曹操借军法处斩了杨修。(板书: 智力游戏 人格政事)
教学活动三:
(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
(1)本文在选用典型事例展示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刻画人物的言行举止,体现人物的典型性格,这一点需仔细品评方能领略其妙。
(2)我们先来赏析毛评精彩段落两段,两人一组,一生读原文一生读点评。(课件)师生总结评点方法: a.断是非b. 谈评价c.说联想d. 论得失 e、结内容等等。
(3)今天我们着重通过断是非、谈评价两种评点方法对人物形象加以评点。请大家就课文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点,并在树上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自由评点并组内交流。
(5)课堂交流,适时插入朗读训练。
(6)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评点,我们进一步把握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说说自己眼中的曹操吗?
(板书)杨修(曹操)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残忍歹毒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当这样两个各具性格的人物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相遇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样一个杀与被杀的悲剧。
7.学生舞台剧表演。(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四:
(四)小小辩论会(探究死因)
杨修死了,关于他的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你认为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下面让我们辩读课文——探究死因。(幻灯)辩题:杨修之死谁之过(幻灯)
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甲方观点:曹操之过;乙方观点:杨修之过。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并整理成文字,要言之有据,希望听到大家深刻、独到、有创意的观点。
(学生) 曹操之过:虚伪奸诈 心狠手辣 刚愎自用 阴险多疑
杨修之过:恃才放旷 卖弄聪明 轻率大意 目中无人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全面地、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真不错!另外:杨修之死,和自己有关,也和曹操对他宽而无度,若平日注意提醒,杨修不致犯下大错。看来别人善意的批评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杨修之死原因也跟他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有很大关系。
教学活动五
(五)众说纷纭,评曹杨
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国时的杨修死了,但有多少个类似的悲剧在历史上重演!让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从刀光剑影的三国时期延伸到现在或将来,延读课文,说说启示,(课件)对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杨修做一下总结:
杨修:聪明人应当多用脑和手干事情,却不能爱用嘴巴干事情;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越俎代庖,要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曹操:对人真诚一点,善良一点,宽容一点……
杨修论才能堪比卧龙、凤雏,张狂却又不让弥衡、张松。当一个人有才却不用到正地方的时候,他就成了“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难免会落个可悲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谈启发
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在其“恃才放旷”,“恃才放旷”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或曰人格障碍。由于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唯我独尊,自私冷漠,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若是成绩优秀,那更是有了“资本”。在家里随意辱骂父母,在学校稍不顺心就随意责骂老师和同学,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叫“人格障碍”。
(结束)同学们,生活是七彩的,有欢乐也有悲伤,只要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关怀、爱抚,心中装盛的不仅仅是一己之悲喜,急他人之所急,忧他人之所忧,学会与他人休戚相关,就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杨修之死”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便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