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作家及作品,疏通字词,学会分析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启发”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香菱学诗的分析过程中受到启发,学会学习。
作为西藏边远县的学生,几乎成长在农牧民家庭,没有读书的环境,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了解很少,即使有一点了解,也是来自电视媒介,而很少通过书本文字获得。因此,对本文分析时,内容不易过深,譬如杜甫诗歌“起承转合”等的探讨。应把 “香菱学诗”的过程对学生读书的启发作为重点。
1、重点(1)掌握作家及作品;
(2)香菱学诗的过程对学生读书的启发。
2、难点:让学生从香菱学诗过程的分析中受到启发。
课堂导入: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山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宝玉他喝了觉得清香异常。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酒。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那同学们来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
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认识到《红楼梦》这千红万艳中的一位。她刚刚步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大观园的生活,她就是?(香菱)。大观园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歌)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香菱学诗》。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 》
(2)曹雪芹(1715—1763),名 ,字 ,号 , 代小说家。
2、文章字词:
腻烦( ) 怔怔( ) 笑吟吟( ) 颦儿( ) 王摩诘( )
整体感知:
本文课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教师用小说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读诗——论诗——写诗。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 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
文本深入:
一字品香菱:香菱是怎样学诗的,同学们透过字里行间来品味,勾画、圈点、批注或归纳等方法,选一字来概括你的感受。(学生品味,教师抽选学生上黑板把表达感受的字写出来,最后教师点评)
文本探究:
1、香菱学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评述补充)
明确:(1)内因:自身因素
(2)外因:老师因素和环境因素
2、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评述补充)
参考:(1)两“有”:有信心、有兴趣
(2)六“多”:多读、多记、多问、多想(积累),多写、多改(实践)。
知识拓展:
在《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分正册和副册,香菱排在十二金钗副册的第一位,香菱离开大观园后,等待她的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等待香菱的是薛蟠的正妻夏金桂的折磨,最后香菱难产而死。正应了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像香菱这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女子,难逃香消玉殒的命运,而《红楼梦》中其他的有的女子又何尝不是呢?因此课前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课堂小结:
香菱从学诗、论诗到写出好诗的过程,可用清朝大国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凡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须经历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命运悲苦的香菱能把握住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那希望同学们在有好老师、好环境的条件下珍惜所有的学习机会,学海无涯、苦苦做舟。
1、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必做题)
2、预习第21课《陈涉世家》;(必做题)
3、网络了解《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有条件学生选做题)
4、阅读《红楼梦》。(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八步教学式与学生七步自学法。(教师用PPT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