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意图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对话教学
《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基础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体体现在对话上,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使其语文的能力得到张扬,成功的喜悦得到飞扬。
三、注重阅读创新,放手让学生学习
在本次教学中,能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迁移,甚至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多读、勤记、勤奋、刻苦、大胆创作等,这些都还次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毫无拘束,放胆直言,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
四、意图让学生喜欢古典名著,培养多品佳作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红楼梦》,可能全书读过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佳作,提高语文水平。
1、知识和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并能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文章思路,感知文章主旨,了解本文语言、细节描写,及通过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欣赏精彩语段,把握香菱苦志学诗的性格特征。并能合作探究难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古典名著,借鉴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高尚情操。并能学习香菱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跳读、品味、探究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拓宽阅读视野,理解香菱对诗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一、导语设计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歌曲《枉凝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
生:没有。
师:这是《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歌没听过不要紧,但是《红楼梦》没读就可惜了。
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
生齐读:“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它不能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师:那么同学们能说出作品中几个人物的名字呢?
生七嘴八舌: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
师多媒体补充:
金陵十二钗正册—
1、林黛玉 2、薛宝钗 3、贾元春 4、贾迎春 5、贾探春
6、贾惜春 7、王熙凤 8、史湘云 9、秦可卿 10、妙玉
11、巧姐 12、李纨
金陵十二钗副册—
1、香菱 2、薛宝琴 3、尤二姐 4、尤三姐 5、邢岫烟
6、李纹 7、李绮 8、夏金桂 9、秋桐 10、林红玉
11、龄官 12、娇杏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曹雪芹
多媒体显示资料内容如下:
①走进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全书规模宏大,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②了解作家—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伟大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繁华锦绣”的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被下狱治罪。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只可惜曹雪芹还未创作完这120回的精彩故事,就因为幼子夭亡,陷入了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卧床不起,终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教师板书标题,学生齐读标题)。
三、题解《香菱学诗》
这篇课文标题“香菱学诗” 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事件是?
四、说故事—《香菱学诗》
用简洁的话语来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首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并主动要求尝试写诗。、
●其次,香菱开始实践、苦志写诗,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五、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一首比一首好,一首比一首有意境。第一首不是很好,措辞不雅。第二首继续写的月色,林黛玉觉得太单调了,没有写出诗的意境来。第三首句句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而且有很美的意境。
师过渡:其实,在小说四十九回的开头,众人就对第三首诗作了这样的评价(出示大屏幕),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多媒体显示:第49回开头即评此诗,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六、突破重点—析香菱学诗之苦
请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把“香菱___________学诗”补充完整,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示例:(1)香菱痴心学诗。
1、如:“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先是向宝钗求师,被委婉拒绝后,又热切地向黛玉求师。“造化”此处是好运气、福分的意思,可见其言词的恳切。
2、再如:香菱被薛蟠强买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但还要“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更见她的痴心与热爱。
3、又如:“香菱拿了诗……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突出了香菱的痴迷。写作第三稿,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后上床,五更才朦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可是痴迷到了极点。
(2)香菱苦心学诗。
1、如:“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逼”字有催促的意思,但又比“催”更能体现香菱学诗的迫切和对诗歌的热爱;
2、“央”是求的意思,更见香菱学诗之心的赤诚,令人动容。
3、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 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
(3)香菱专心学诗。
如:香菱写诗又一次失败,她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第三稿,“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
(4)香菱尽心学诗。
如:“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方”意思是刚刚,可见时间之早,反衬香菱学诗心情的急切。“笑吟吟”可见其快乐、满足的神态;“又要换”“凡”“尽”写出香菱的乐学、好学和勤勉。香菱学诗是尽心尽力。
七、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分析问题应从文章的重点着手,这样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八、我们眼中的香菱
明确:香菱是一个天资聪颖、聪敏灵秀、极富文学气质,热爱学习、苦志学诗、悟性极高、精血诚聚、孜孜以求的女子。
九、众人眼中的香菱
文中也有一些人在看香菱学诗,那么这些人对香菱学诗又有什么态度呢?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请是怎样对待香菱学诗的?(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发言)
示例1:我认为宝钗对香菱学诗的态度是“冷”。因为在《红楼梦》里,薛宝钗是封建思想很重的一个大小姐,她很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封建思想。文中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可见,她不支持香菱学诗,态度冷冷的。
示例2:我觉得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态度是“热心”的。一开始,林黛玉就主动地教香菱学诗,然后又送香菱诗集,后来香菱学作诗,黛玉对每首诗都做了精心地点评,等等,这都表现了她对香菱学诗十分赞同,十分热心。
十、品香菱学诗之笑
香菱之所以刻苦地学诗,是因为她从内心深处想学、乐意学。所以当她学诗的时候,笑,总是香菱脸上总挂着的一个惯常的表情,这个表情在这部作品中共出现十五次!我们知道人物的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文章中找出了一些含笑的有代表性的语句,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来具体感悟香菱当时的内心世界。1、香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 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2、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3、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4、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师过渡:香菱学诗很苦,又乐此不疲,是什么力量推动香菱这样学诗呢?十一、香菱为什么学诗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香菱学诗是不是就像她所说的那样只是学着玩呢?我们都知道““诗言志”, 诗歌通常以丰富的想象和直接抒情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那么,我们就来走进香菱的生活,了解香菱的身世和经历。
香菱的“薄命史”
出 身——官宦人家,乳名英莲(应怜)
三 岁——不幸被拐骗未成年——被卖给薛蟠为侍妾,唤名香菱 (相怜)薛蟠娶媳后——遭受欺凌,改称秋菱(求怜)
教师总结:是啊,香菱吟诗其实吟的是自己悲苦的命运啊!她想用写诗来排遣心灵的痛苦,希望用诗歌建造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所以她刻苦痴迷,精血诚聚,终于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篇。只是,香菱终究不能够在诗中痴呆多久,残酷的现实很快就击碎了她可怜的梦,在这之后,她离开了大观园,她必须回到薛蟠身边,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后,更是受尽折磨。她再也没有机会和宝玉黛玉们论诗写诗了。你们知道香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吗?
十二、香菱命运结局
刘心武教授解香菱结局之迷
播放百家讲坛的相关视频
教师心语:
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饱受凌辱,终得病死。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红消香断有谁怜?”
然而,在《红楼梦》中应该叹息的又岂止是香菱一个呢?晴雯,一个美丽爽朗的女孩只因生得美遭人嫉恨,最后被赶出大观园,悲惨地死去。尤二姐,美丽善良,却被贾琏占为小妾最后被王熙凤害死;鸳鸯美丽能干,誓不嫁人,最终难逃贾赦的魔杖,悲惨死去。还有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致死的迎春、远嫁他乡的探春等等,在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身上,曹雪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曲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歌。
教师寄语:
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去读读这本书。 ——周汝昌(红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