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星星变奏曲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在静谧的夜空仰望星空,能引起我们无限遐想,而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来说,浩瀚星空更是一个让人放飞心灵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著名诗人江河带给我们的朦胧诗《星星变奏曲》。(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就要以读的方式,叩开诗歌的门扉,感受诗人情感的脉搏。
【PPT】朗读提示:
1.有感情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内容。
2.在自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基础上,同桌交流,小组内讨论。
【学生自由朗读】
【同桌朗读、交流、互评,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腾飞组)石林林:(先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谈体会)我读出了诗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光明美好的世界,一个是黑暗的世界。
谢晓曼:(先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谈体会)我认为你的朗读还要注意语速的问题。因为这首诗描绘的虽然是两个世界,但是都是夜晚的景象,很宁静,你应该把语速慢下来。
(星光组)陈潇钰:(先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谈体会)(先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谈体会)我觉得这首诗作者情感很压抑,虽然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从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这些意象中感受到美好,但是 “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三组反问中我读出:谁都愿意拥有这么美好的世界,可他们有吗?
胡先慧:(先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谈体会):我读出的却是一份昂扬,对于你读出的问题,作者第二节作了回答,眼前是一个冰冷的世界,但我在最后感受到诗人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是那样的炽热。所以在朗读中还是应该有情感的起伏。
【小组内探究读】
(每个学习对子选一名代表读,小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出评价)
(向阳组)
赵孟真读。
王首东评:我觉得他的停顿处理的很好。
刘英博评:我觉得他把两节诗不同的意境读出来了。
任海洋评:我觉得她读得很不错。但是诗中两节意境反差特别大,象“柔软”“僵硬”是一组反义词; 同样是星星一节中“落满天空”,二节中却被风“吹落一颗又一颗”,还是瘦小的星,对比很强烈,应突出出来。我觉着应该这样读(当场朗读示范个别句子)。
(梦想组)
陈荣荣朗读。
刘晨霞评:“像一片湖,柔软的湖”,让我想到了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湖面波平如镜,多么惬意,多么浪漫。
刘星评:我从这一句中体会到了天空的星星特别的多,就像枝头落满的鸟儿一样。这里体现了诗人认为他向往的春天拥有那么多的希望,我读到这时分明强烈的感受到了作者的这种向往和憧憬。
小组讨论朗读技巧并记录:读诗就要读出诗歌的重要细节来,读出画面来,引发我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要将呈现细节的语句、词语读出味道来。读诗要读出节奏、层次。
【小组展示】
师:大家朗读、交流暂进行到这里,请各组准备展示。
请同学们把各组总结的朗读诀窍总结成简练的词语先展示到黑板上。
腾飞组展示
朗读秘笈:读出层次
李晨晨:“我代表腾飞组为大家展示。我们从中读出了诗歌的层次感很强,特别是第一节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诗意、柔美、迷人的理想世界。我就从“谁不愿意”来为大家朗读。
展示朗读:李晨晨读
李晨晨:“我代表腾飞组展示完毕,请大家点评,谢谢”。
崔欣欣点评:我在读这首诗是,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却不知怎样表达,而晨晨恰好抓住了“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三个反问句式,读出了阶梯式的层次感,很值得我学习。
向阳组展示
展示朗读秘笈(板书到黑板上。)
朗读秘笈:读出对比
赵孟真“我们代表向阳组为大家展示。我们发现在这首诗中,有些词语,比如说“柔软”“僵硬”这组反义词分别出现在两节诗中;同样是“颤”,一个是“颤动”,一个却是“颤抖”两节诗的意境也形成了对比。我们想节选几节诗,想通过朗读的方式展示这种强烈的对比。
展示朗读:赵孟真 任海洋
赵孟真:“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大家点评,谢谢”。
赵晓倩:我听到他们的朗读,感到他们用男女生的不同声音来表现这种对比,方式很好,梦真的眼神如果能够注重与大家交流,我想效果会更好。
梦想组展示:
朗读秘笈: 2.读出画面感
韩曼曼:“我代表腾飞组为大家展示。希望能够通过朗读,能够让大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脑中有一幅幅画面,感受作者不同的情感色彩。
展示朗读:韩曼曼(全诗)
韩曼曼:“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大家点评,谢谢”。
田晓莹点评:我觉得她读“鸟落满枝头,就像星星挂满天空”,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那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静与适然。
师:读诗要善于联想想象,使这首诗在自己头脑中的更为丰富、鲜活起来,这也是对诗歌的二度创作。
任诗选点评:的确,他读到第二节前面时,画面很晦暗,但我听到“飘动的旗子”、“金黄的星星”时,画面似乎又明朗起来。也被作者那种执着所感动。
师:是啊,作者的情感由最初遐想的世界跌入现实黑暗当中,随着画面的明朗,情感逐渐变得更加坚定,充满信心。
第四组黑板展示:
朗读秘笈:意境、情感起伏
老师总结:时间关系咱们的展示先告一段落,刚才我们小组的探究朗读,进行得非常好。在朗读体悟中,我们总结了读出情感起伏、对比、层次、画面感等很好的朗读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黑暗中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追求的情感。此处的星星象征什么?生答:美好、光明。【板书:光明】
为给大家助兴,请一起倾听罗京的朗诵。
拓展读
过渡:看样子大家还沉浸在罗京深情的朗诵中,依然被江河对光明的向往,那种炽热的情怀感染着。其实,在文革那个非常年代,还有一大批像江河一样的觉醒诗人们,告诉我们他们对光明、对自由、对未来的不懈追求。让我们走近他们。
印发几首朦胧诗派诗。
(幻灯:欣赏朦胧诗)
学生现场朗读体会,半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听、评。
师:在大家的活页种有一首诗特别的简短,只有两行,谁愿意读一读?
谢晓曼读《一代人》
我的朗读完毕,请大家点评,谢谢
郭晓洁评:我也非常喜欢《一代人》这首诗,短短的18个字,我却从中听出晓曼语气是那样坚定。在她动情的朗诵中,让我感受到文革中的一代人不屈的精神。
谢莹点评:我觉得她还读出了一代人面对黑暗的乐观、豁达与自信。
陈荣荣读我很喜欢作者相信未来的理由,我想把《相信未来》第四节展示给大家。
我的朗读完毕,请大家点评,谢谢
段晓非评:他读得情感很浓,她声音坚定,层次富有变化的,满怀激情的读出了那种相信未来的信念,这种信念也强烈的震撼着我,让我不得不去信服——相信未来!
师:是的,诗人虽遇失望、失落,依然相信未来,因为他“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坚信人们对于我们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并且也呼吁大家同他一样的相信未来,你相信吗?生:相信!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在我们铿锵的读书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全体起立:“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预备齐!”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