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析范进的性格特征,理解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2、体味对比手法的作用;
3、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1、分析范进的性格特征,理解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2、体味对比手法的作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十年寒窗苦读,现如今金榜题名,面对这一重大的人生转折,范进怎样了呢?(“疯”)好,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下《范进中举》的精彩视频片断,具体感知一下范进发疯的丑态。(多媒体)观看视频《范进中举》片断
观看了这些精彩的片断后,我们在文章中找一找,描写范进发疯的段落和语句。
——明确:5段、8段的前一句。
二、精读赏析
1、多媒体显示相关文段;
2、请同学们齐读此段;
3、再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
——学生思考;回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多媒体显示:)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跌倒、爬将起来、飞跑、踹在塘里、挣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2次)“中了!中了!”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思考下列问题:
( 1)、文中多处写范进“拍手”表明了什么?
(2)、多次写范进“笑”,他为什么笑?
(3)、范进反复说“好”,是什么好了?
(4)、文中多次写范进疯跑,他要跑出去干什么?
(5)、范进外形和心理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个矛盾说明了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文中对范进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把握人物性格。
4、我来猜一猜
根据范进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猜想范进中举后的心理活动,要求以“从范进……和动作(语言、神态)我猜……”的句式来说。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后小结:在这些描写中,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尤为精彩,作者反复写他拍笑、大笑,笔锋深刻而婉曲,勾画出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范进可笑而又可怜的腐儒形象如在眼前。同学们的心理剖析更是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醉心于科举的可笑的范进。但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不禁会思考:
范进发疯说明了什么?
_____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更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腐蚀毒害。
三、追本溯源
孟郊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 名,本来是人生美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明确《百家讲坛》的专家见解:一是长期的压抑;二是突然的变故。
以此引导同学们探究讨论:范进中举前后的重大变化。
学生圈点勾画,合作探究,老师指导,点拨。
多媒体显示:
中举前
经济状况 :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 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
乡试无盘费,饿了两三天,被迫去卖鸡
社会地位:邻居不关心母亲快要饿死,也无人相助);
胡屠户骂他现世宝 ,说他癞虾蟆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是烂忠厚没用的人,瞧不起他;
张乡绅不屑一顾。
中举后
经济状况: 邻居送来许多食物;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社会地位:邻居贺喜、劝慰、出主意帮忙,称之为“范老爷”;
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 “贤婿老爷”;
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让同学们从前后的对比中,理解“中举”对范进及周围人的影响。
紧接着,多媒体显示:
自此以后
果然有许多人
来奉承他
有送田产的
有送店房的
还有那些破落户
两口子投身为仆图荫蔽的
到两三个月
范进家奴仆丫鬟
都有了
钱 米 是更不消说了
———《儒林外史》
种变化还有对联为证:(多媒体显示)
回忆去岁饥荒, 侥幸今朝科举,
五六月间, 一二场内,
柴米尽焦枯, 文章皆合式,
贫无一寸铁, 中了五经魁,
赊不得,欠不得, 名也香,姓也香,
虽有近戚远亲, 不拘张三李四,
谁肯雪中送炭? 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写得可谓是入木三分,毫不夸张,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从范进中举的前后对比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怪不得范进执著追求三十几年,一听说中举做便喜极而疯,它毒害了一批批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让他们为之疯狂;它也毒害了整个社会,导致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那么范进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是喜剧?是悲剧?
——鼓励同学们有不同见解。
老师点评后小结: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家人喜的是以后可以不愁吃穿,享尽荣华;邻人喜的是身边多了一个可以仰仗的贵人;乡绅喜的是又结识一位“官场同道”,范进更喜,自己埋头苦读几十载,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大家都在喜,可并无一人喜国家又多了一位贤官,无一人喜当了官,能为国家作贡献,能助国家发展。这便是悲。而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被窒息被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课外思考:我们同是读书人,即将参加中考,还会参加高考,你将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