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中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补充史书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的,认真探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导入语: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分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
引出课题《杨修之死》,并简要介绍作者罗贯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出示问题: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学生回答:惑乱军心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会不会被曹操所杀?
学生回答:会,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六个字概括,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表格及内容
<三>、研读课文,分别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指导,多媒体出示
<四>、再读课文,探究杨修的死因。
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出示
<五>、拓展迁移
这一环节,我多媒体出示了两个问题:
1、结合对文章的感悟,对杨修作出点评。
2、结合所给材料,正确看待历史人物曹操。
这两个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中结束本课并布置了作业: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或选做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 表面原因
杨修 恃才放旷 ≠聪明
曹操之忌 ——奸诈多疑 真正死因 ?
卷入夺嫡之争
八 、 教学反思:
该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贯彻“化繁为简,长文短教”的小说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紧扣“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领全篇,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探究。
分析曹操的形象和认识杨修的死因,联系了史实进行分析,学生很感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清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外再搜集一些有关曹操的材料,写一段话,意在引导学生再读《三国演义》,甚至《三国志》等原著,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