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字词,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
2.学习作者多角度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范进发疯时的肖像、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以及范进中举前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一系列变化,理解发疯的个人原因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范进中举发疯的戏剧性变化,能够透过“笑”看到“悲”,理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社会根源。
1.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是缺少理性的分析,阅读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2.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透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戏剧性变化,理解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幻灯片1出示)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我们去看一看,范进遇到什么好事了。(板书:范进中举)
(学生活动:学生齐声诵读)
(创作意图:以俗语导入的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思考)
(幻灯片2、3、4检测)
1.课文字词积累。
1)加点字注音
作揖 相公 带挈 报帖 行事 避讳 长亲 赊欠 腆着 绾发 星宿 桑梓 兀自 侥幸轩敞 攥紧
2)解释词语
倒运: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商酌:
学生活动(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完成预习工作)
基础知识检测从小组中找程度稍差两名学生到黑板书写,再由两名学生上去修改。修正后齐读。
yī xiàng qiè tiě háng huì Zhǎng Shē tiǎn wǎn xiù zǐ wù jiǎo xuān zuàn
事情不顺利,倒霉
形容骂得很凶
昏迷,失去知觉
商量斟酌
2.了解作者和《儒林外史 》
(1)吴敬梓,字 ,号粒民,晚年自号 ,安徽全椒县人。 代小说家。著有长篇讽刺小说 ,《文木山房诗文集》等。
(2) 《儒林外史》是一部 小说,共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 ;“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主要描写封建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_________的腐朽和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2.作者作品抢答,小组比赛,看那个小组参与人数多,回答又快又准。
敏轩 文木老人 清 《儒林外史》章回体长篇讽刺 读书人阶层 知识分子 封建科举制度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强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记叙文中六要素必须具备两点人物、事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程度稍好回答第三题。范进中举
(创作意图:目的是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自己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让各层次学生在问题回答中找到自信,都能得到展示有成就感。
1.说、写两回事规范书写
2.培养团体意识。
3.规范答题,信息筛选及语言组织能力。总之,不盲目读书,应有计划、有目的。)
(一)浏览课文并思考
提出问题:作者就中举前后分别选择哪些事情来写?全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学生浏览课文,举手回答
中举前:屠户贺喜、范进借钱
中举后: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来拜
时间顺序
(创作意图:目的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熟悉文章内容。)
(二)精彩赏读(幻灯片7--11)
A.在这个故事中,最吸引大家的应该是文章5、8段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归纳: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创作意图:设置问题的目的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探究走向深入。)
B.思考:语段中刻画范进疯态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学生活动:一两学生品读,体会作者写作妙处)
总结:1)直接描写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笑、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笑 兀自拍着掌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子都跑掉一只
(作用: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形象逼真。极言疯之严重)
2)间接描写
①“老太太慌了”:昏厥的怕人
②“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飞跑的疯狂
③“众人拉他不住”疯劲之大
(侧面描写,烘托范进疯的可怕)
(创作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从学生心灵感受出发,从学生阅读体验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点。力图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C.这么一个举人老爷,作者却极力刻画其疯态,用意何在。
(学生直接总结回答) 讽刺,夸张手法,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找规律,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以学为主”。)
教师小结:范进终于中举了,然而却疯了。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一系列细节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将范进的疯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自如的运用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你的文章也流光溢彩。
﹙三﹚对比阅读,分析形象
提问问题: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他中举前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性格特点有什么变化。(完成幻灯片13)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住
用
地位
(学生活动:学生自读,勾画,批注。请同学们深入文本,小组讨论交流。(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小组推荐学生填充表格)
中举前
吃:每日小菜饭 猪油没吃过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住:茅草棚
用: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地位: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中举后
吃: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住:张乡绅送三进三间的房屋
用: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地位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小组讨论,以表格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次分明,材料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语文课堂留出思考和自由讨论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提问问题: 通过品读作品对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的描写,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谈自己认识)
1.封建科举制度使落低着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2.科举制度毒害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的不成样子
(为了避繁就减,问题设置抓住人物前后变化,从表象看人物精神实质。
小说刻画人物目的,是为揭示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创作目的。让学生在细品古典小说带来乐趣同时,感受古代社会人生百态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教师总结:封建科举制度是魔术棒,使落第者穷困潦倒,让及第者飞黄腾达。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整个封建社会,对权势者敬畏逢迎,对不幸者冷酷无情。它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幻灯片16)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学生活动:学生齐读)
(创作意图:以俗语开始,以对联结束,营造文化氛围,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热爱民族文化。)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中举前 逆来顺受 甘受屈辱
科举制度毒害 时间顺序
中举后 圆滑世故 虚伪狡诈
(学生活动:学生一起回忆总结)
(创作意图:总结本节课内容,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同学们,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也有许多的烦恼,毕竟比起范进,比起那个时代的人,我们除了考试还有很多的出路,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生长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而骄傲。
(创作意图:培养时代优越感,民族自豪感)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假如你是范进,你将怎样生活,请充分展开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文学作品再现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