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复述小说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重点:
1.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难点:
1.引导学生领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万卡》打动李京京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的启示。
同学们,我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心声》中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它会让你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掌握生字词。
发窘 抽噎 撇嘴 道歉 琅琅 过瘾簪子 窸窣 恍惚
2.快速浏览课文,复述小说主要情节。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 公开课前( 想 读课文)→回家路上(偷 读课文)→次日放学(听 读课文)→公开课上( 终 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心声”的含义。
1、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李京京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感情朗读并在小组中加以讨论分析,在班上交流心理描写的作用。
2、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声”。
(教师点拨)1.心理描写的作用:(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声;(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声;(3)、通过行动描写揭示内心活动。
2.小说中李京京的“心声”:(1)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2)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3)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1)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读时涌出了眼泪?
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2)、对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勇敢坚定、执着倔强,善良宽容,渴望亲情和温暖,对生活有美好的愿望 ,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3)、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师与许多好老师一样,工作认真负责,爱荣誉,因此为了公开课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老师一样,有着代代相同的缺点:搞一种虚假的教学,重视优生,忽视一般学生。小说也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
⒈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 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⒉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 京这样的同学?
(1)、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忽视像李京京这样的学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弄虚作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
(2)、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李京京的故事,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教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同学们,李京京勇敢表露心声,你是否也想说说自己的心声呢?
学生畅谈心中的愿望。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课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我们。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同学们,远没有李京京对《万卡》的理解深刻,但让我们伸出双手,给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龄人一些关爱吧。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都曾给你深刻的体验,请选择其中一段,用动情的文笔展现出来,不少于300字。
心声
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 (开端)
回家路上 偷读课文 (发展)
次日放学 听读课文
公开课上 朗读课文 (高潮、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