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名著《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尝试从内容和情感上分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求学精神,要苦学、善学、乐学。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需要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教学重点:
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3、从内容和情感上赏析香菱诗歌。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
2、引导学生在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名著《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尝试从内容和情感上分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求学精神,要苦学、善学、乐学。
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3、从内容和情感上赏析香菱的诗。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
2.引导学生在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同学们,大家好,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看看它讲的是四大名著中哪一部书中的故事。
片尾曲《枉凝眉》导入,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鸳鸯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zhān),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前80回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仄(zè)声 应瑒(yáng)
庾(yǔ)信 蘅(héng)芜(wú)苑 (yuàn)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ăn) 胡诌(zhōu)
颦(pín) 姊(zĭ)妹
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鳏(guān)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小说详细叙述了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谈读诗体会及苦心写诗终有所成的经过。
1、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作者作者怎样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对比前两首诗,香菱的第三首诗好在什么地方?(找出书中评价,从内容、情感两个方面赏析)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展示成果:
1、 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如:香菱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从第8段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看出来了。
学生找句子分析香菱性格特点。
作者怎样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视频)
正面描写:语言、神态、动作等。
语言: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神态、动作: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侧面描写:宝钗、宝玉的谈论等。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3、5段)
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4、6、8段)
运用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香菱的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画。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苦学、乐学、善学
(2)资质好,悟性高
(3)老师指点好
(4)大观园的环境激起香菱学诗的愿望
(内因+外因=香菱的成功)
3、对比前两首诗,香菱的第三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找出书中评价,从内容、情感两个方面赏析)
(1)请同学们先找出黛玉宝钗对香菱的第一首诗第二首诗的评价。
香菱的第一首:黛玉评价:措词不雅。
第二首:黛玉评价:“过于穿凿”。宝钗评价: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
(2)请同学们品悟第三首诗的意思。
理解第三首诗: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
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
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
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
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 ,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
“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插入香菱身世
课外延伸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渊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在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
请同学们找出书中评价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内容上:句句都似不是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
情感上: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拜师——初作——再作——三作
“不以辞害意” “不以辞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措词不雅” —— “过于穿凿”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在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1、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2、要多读书,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语感。
3、要勤学好问。
4、要勇于实践,不怕失败。
5、要讲究讨论,在讨论中思考进步。
6、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身阅读和写作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以“香菱学诗之我见”为题,写一篇随笔。